清诗概述10遗民诗之吴嘉纪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诗遗民诗吴嘉纪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诗概述10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一、清初遗民诗9
8.吴嘉纪
吴嘉纪是清初著名布衣诗人,他与黄子云、张锡柞和徐兰合称清代四大布衣,这种称法是由清末诗论家朱庭珍提出的。另三位比吴嘉纪年岁稍晚,所以不能算遗民诗人。其中黄子云、张锡祚是我们苏州诗人。黄子云(1691~1754),字士龙,号野鸿。江苏昆山人,长期居吴县灵岩山麓,与盛青嵝(盛锦)、沈盘并称“灵岩三家”。或云,加上张锡祚为“灵岩四家”。黄子云,布衣,曾随徐征斋使琉球。少有俊才,诗名甚著。著有《四书质疑》、《诗经评勘》、《野鸿诗的》、《长吟阁诗集》。张锡祚,见拙作《布衣诗人张永夫》,这里不赘言。张锡祚墓在灵岩山脚下。
吴嘉纪(1618明万历四十六年-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即东台市安丰场(元末盐民领袖张士诚起兵的地方),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旧时盐城产盐,扬州卖盐,东台安丰场就是著名盐场,吴嘉纪就出身这样的盐民家庭。
吴嘉纪儿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颇有孟郊﹑贾岛的诗风,曾得到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吴嘉纪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少时受业于吴凤仪的弟子刘国柱,天资聪明参加府试,中第一名秀才。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住所仅草屋一楹,名其为“陋轩”。由于住所四周杂草丛生,蓬蒿遍地,而他却终日把卷苦吟,不与外人往还,故人又称他为“野人”。他也乐以“野人”为号。
扬州诗友汪楫(舟次)访问地方文人学士,得知吴野人安贫乐道,长于吟咏,又自立一家,遂将其诗送两淮盐运使周亮工阅览,周又转扬州推官王士祯,王十分推崇,说:“有才如嘉纪天下之人不知也,乡曲之人不知之也,独有一汪楫知之。”周、王二人都为诗卷作序,随后由泰州分司汪兆璋(芾斯)搜集吴诗400首刊刻问世,从此名闻四方。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汪懋麟评“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吴周祚在诗序中称其“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船中曲(选一)
侬是船中生,郎是船中长。
同心苦亦甘, 弄篙复荡桨。
吴嘉纪不是政治人物,他的诗客观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