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散文概述55汪中

(2020-07-22 09:44:02)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散文

汪中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散文概述55

——清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五、其他作家6

5.汪中

汪中(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6卷等。

汪中,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云无书不读是汪中。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为拔贡生,历为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管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积劳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汪中去世后,镇江、杭州两地都举行了祭祀汪中活动。四方文士聚而拜祭,阮元书题述德诵芳匾、李兆洛署仰之弥高额,这些活动,从一个侧面证实汪中对《四库全书》的贡献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扬。

汪中私淑顾炎武,为经世致用之学。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所作骈文,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27岁时所作《哀盐船文》,对扬州江面某次渔船失火时,人声哀号、衣絮乱飞的惨状和大火前后的氛围作了形象的描述,对船民的不幸遭难表示深切的同情,描写生动,文笔高古,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抒情骈文善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如《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对明末名妓马湘兰寄以同情、悼念,以自己的困顿随人之痛,与马湘兰的沦落风尘之悲相共鸣,表现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士人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愤慨;在《吊黄祖文》中,借古人祢衡虽枉天年,竟获知己的遭遇,写自己飞辨骋辞,未闻心赏的不平之叹,发出了苟吾生得一遇兮,虽报以死而何的强烈呼声;《狐父之盗颂》更是一篇愤世嫉俗之作,文中认为世俗所谓,是悲心内激,直行无挠的仁义之士,相比之下,当世许多人孰如其仁,汪氏甚至直呼孰为盗者?我将托焉!感情强烈充沛,语言明快锋利。其他象《黄鹤楼铭》、《汉上琴台之铭》、《先母邹孺人灵表》、《广陵对》、《自叙》等篇,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吸收魏晋六朝骈之长,写得情致高远,意度雍容,而且用典属对,精当贴切。他的论辩文章显示出于时流不轻许可(江藩《汪中记》)的胆识,如《妇人无主答问》中驳方苞即其例。他的论学著作或阐明古书通例,如《释三九》;或纠弹理学谬误,如《大学平义》;或表章周秦诸子之学,如《墨子序》,对墨学推崇备至,认为墨学在当时为显学,墨子为救世之仁人,力辩孟子辟墨为过枉。又曾作《荀卿子通论》,以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称孔荀而不称孔孟,以异于宋儒道统说。因其为墨子、荀子翻案,在当时曾被统治者视为名教之罪人王引之《汪中行状》总评其文说: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著有《述学》 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 6卷。近人古直选其若干骈文作注,名《汪容甫文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汪中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城北乡佳家南园小区内。嘉庆十七年(1812),扬州太守伊秉缓为汪中题墓碑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墓曾毁,1984年,扬州市政府拨专款重修其墓。20多年过去,墓园围墙经风吹雨淋,已呈斑驳之态,更显沧桑,游人至此,常油然而生追思先贤之情。城北乡已经对墓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保持了墓园本来形象。该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

〔清〕汪中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凛慄,黑眚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汤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火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熛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始连檝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憖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
  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攦指失节。嗟狸首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收然灰之一抔,辨焚馀之白骨。呼呜,哀哉!
  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悽悽鬼语。守哭迍迍,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或举族之沈波,终狐祥而无主。悲夫!丛冢有坎,泰厉有祀,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选自《四部丛刊》本《述学·补遗》 

 

清代散文和骈文,是文言文的最后一段辉煌。民国以降,白话文成为主流,中国散文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全文终)

 

 清代散文概述55汪中


清代散文概述55汪中

清代散文概述55汪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