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理学11陆世仪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理学清初陆世仪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清代理学11
——清史札记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一、清初理学及其代表性人物9
7.陆世仪
陆世仪(1611年9月6日——1672年2月18日)
陆世仪,明季诸生。生于理学世家,家学渊源。少时擅长诗词,文诗敏捷,其名著于乡,曾从刘宗周讲学。喜好结社,十七岁结文社;二十七岁与同里乡贤陈瑚、江士韶、盛敬同坐一室,相互切磋结社,人称“四君子”;后建同善会,以筹救济。入清,不应科举,在海门第一桥南“凿池十亩,筑亭其中”,建“桴亭书院”,隐居此处读书、著述、讲学。
顺治十五年,陆世仪应督学张能麟延聘,赴江阴广福山房讲学,同时编辑《儒家理要》一书。事后,陆世仪被广泛邀请到无锡东林、毗陵(常州)、云阳(丹阳)等地讲学。由是,桃李遍布,影响弥远,“江南大儒”名望随之而立。晚年于太仓结“十老会”,游庐山,访白鹿洞,同顾炎武等有交往。卒后初谥文潜,改谥尊道,后人建安道书院,以示敬仰。
陆世仪学问广博,天文地理、礼乐农桑、河渠贡赋,战阵刑法,无所不通,又精技击,早年曾拜被誉为“江南第一”的名师石敬岩学习枪法,研习兵法,作《八阵发明》图说,深得顾炎武赞许。目睹娄江水患,又钻研水利,撰写《淘河议》、《决排脱》、《建闸议》,用于治水。
理学宗朱程,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他说:“致良知虽是直截,终不赅括,不如穷理稳当。……天下事有可以不虑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学而知者,名物度数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当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运行,必观书考图,然后明白,纯靠良知,致得去否?”他的学说以“居敬穷理”为本,着重内心修养,主张读书要讲求实用。认为除“六艺”外,天问、地理、河渠、兵法之类,都是安国兴邦不可缺少的有用知识。他认为朝廷用人要大破成格,不拘资地,他鼓励青年要有“体用具备,文武兼资”的才干,以救亡图强,振兴国家。
他的实学思想,在明清之际影响了一代学人。由于陆世仪思想体系中对西方科技持开放态度,具有近代启蒙意义,因此被中国思想研究中心列为从孔子到孙中山,对中国思想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陆世仪和张履祥一样,都是刘宗周的学生,是理学家而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也是都保持了遗民气节。至于身后被清廷推崇,这与其本人无关。清廷把孔圣也推到了历史最高点,与孔圣何干?所以,梁启超辈把张履祥、陆世仪与熊赐履、李光地同列,实在是不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