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清代理学2孙奇逢

(2020-05-03 07:20:44)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理学

孙奇逢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清代理学2

——清史札记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说起清代理学,不能不从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说起。

孙奇逢(1584—1675年)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

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读易大旨》五卷、《书经近指》。

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后,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紧靠名泉百泉,山清水秀,地僻清幽。工部侍郎马光裕赠以田庐,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此间清廷多次征诏,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均遭拒绝,时人尊称其为征君

孙奇逢的著述多成于晚年隐居苏门期间,讲学之余,兼及著述。亲自定稿的著作有《理学宗传》、《四书近指》、《晚年批定四书近指》、《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都是他居夏峰时所作。《理学宗传》是孙奇逢的倾力之作,是先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的一部学术史著。全书二十六卷,三易其稿,几乎倾注了毕生心血。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作者晚年的理学观点,特别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所持的态度。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百泉书院祭祀他。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鼇、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到家门问答,一鼇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孙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著有《易大旨》五卷。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著作《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孙奇逢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孙奇逢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为一。指出朱熹和王守仁的穷理、致知和良知均得自孔子,而这是殊途同归,并无矛盾之处,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其次,提出了顿从渐来的顿渐合一说。再次,将道问学尊德性 合二为一。最后,他提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肯定了王守仁知行合一合理的一面,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

不能简单把孙奇逢称之为理学家,他的学问是从陆王心学植根的,后来才致力于理学。他是不主张把陆王心学与理学对立的。但是他门下走出了汤斌这样的理学典型人物,所以孙奇逢就成了清代理学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清代理学2孙奇逢

关于清代理学2孙奇逢

关于清代理学2孙奇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