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理学1——清史札记之四十二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理学定义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清代理学1
——清史札记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我开始没有打算写清代理学,但是越是阅读清史,越觉得说到清代思想,还是绕不开理学。
这里先要界定一下“理学”这个概念。理学是一个相对比较狭义的概念,指的就是程朱理学,也就是宋代程颐程颢建立体系,到朱熹大成的儒家学派。由于后世科举都以理学为标准,所以就成为儒学的主流学派。理学不能泛化成儒学,徐世昌的《清儒学案》收入汉学学者是可以的,因为写作对象是“清儒”而不是“清代理学”。 由龚书铎教授主编,史革新、李帆、张昭军撰写的三卷本《清代理学史》就不能收入汉学学者,因为对象是“清代理学”。如今有些人有些囫囵吞枣,把“理学”的概念模糊了,把非理学的儒学学派也混同于理学,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提出来说一下。
其实,有清一代,理学始终还是主流思想。清代理学沿承宋明理学而来。康熙帝尊崇程朱理学,将朱熹从原配享孔庙东庑先贤之列升为大成殿十哲之次,颁行《朱子全书》、《四书注释》,定其《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依据,由此,程朱理学便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和学术主流,呈一时之盛。当时还出现了一批理学“名臣”、“名儒”,如汤斌、熊赐履、李光地、陆陇其、张履祥、陆世仪等。但到了乾隆年间,汉学考据兴盛,理学逐渐衰退。昭梿《啸亭杂录·续录·理学盛衰》说:“自乾隆中,傅、和二相擅权,正人与人梗者,多置九卿闲曹,终身不迁,所超擢者,皆急功近名之士。故习理学者日少,至书贾不售理学诸书。”
清代理学是一个大课题,皇皇巨著如《清代理学史》等都已经问世。笔者只想就自己所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看清代理学至少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一,官方极力提倡理学,但是理学的整体趋于衰微。这里,有理学本身的问题,也有外部原因,如汉学的鼎盛,如外来思想的冲击,等等。其二,清代理学改不了朱熹时代一开始就有的门户之见的陋习,大量精力放在对陆王心学的攻击上,而自身一无建树。其三,理学内部产生了分化,如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更重视经世致用,因此也就成为洋务运动的思想武器,但是,这些进步却遭到了理学内部的攻击,这就是李鸿藻成为洋务运动大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