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外来宗教7鸦片战争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外来宗教基督教鸦片战争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的外来宗教7
——清史札记之四十一
我楚狂人
二、清代基督教6
2.清代基督教的几件事3
鸦片战争与基督教
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在研读鸦片战争时多着眼于非法的鸦片生意,却很少着眼于非法的基督教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也是焦点。
嘉庆十五年(1811年),清政府颁布《西洋人传教治罪专条》,对违反者处以“绞决”。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方济会意大利传教士蓝月旺在监禁五年后,在长沙受绞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2月18日,遣使会法国传教士刘格来在武昌被绞死。
道光二十年(1840年),遣使会法国传教士董文学在武昌被绞死。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汉福会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随军翻译和占领军定海知县。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方四个翻译都是传教士,他们是郭实腊、马儒翰、李太郭和麦华陀。同年,美国归正会传教士雅裨理,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进入厦门传教。这是新教在中国进入的第二个城市。第一个是广州。
1842年,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负责开拓香港、中国、日本、朝鲜、马来亚等地传教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艾约瑟来上海创立墨海书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5月25日),法国遣使会传教士古伯察从西湾子出发,历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长途跋涉18个月,于1846年1月29日到达拉萨。1852年出版《鞑靼西藏旅行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1月11日),美北浸礼会的玛高温医生(D、J、Mac Gowan)到达宁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伯驾任美方的翻译。该条约允许美国人可以在五个条约港口购买地产来建教堂、医院和墓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法国传教士的力促下,法国政府派遣使臣拉萼尼(Théodore de Lagrené)率领兵船七艘、轮船一艘来到广州沿海,于1844年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法国除取得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外,还在第二十二款中规定法国人可在五口建造教堂,“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法国特使拉萼尼用炮舰相威胁,坚持必须由大清皇帝正式颁布命令,对天主教驰禁。清政府被迫让步。道光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1846年2月20日),道光皇帝发布上谕:“天主教既系劝人为善,与别项邪教迥不相同,业已准免查禁。”“各省地方官如滥行查拿,即予以应得处分”。还要求“所有康熙年间,各省所建之天主堂,除改为庙宇民居……准其还与该处奉教之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重新组织翻译《圣经》。1850年《新约》翻译完毕,1853年,《旧约》翻译完毕。这部新译的《新约》被称为“代表译本”《圣经》。代表译本被英国圣经会采纳为海外标准本,成为当时中国最广为流行的圣经译本
咸丰四年(1854年),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受中国传教会(福汉会)派遣,第一次来华,抵达上海,与宾惠廉一起共同传教。
第一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中,传教士是马前卒,他们的中国信众是带路党。而外国侵略者最大的战果恰巧是获得了大规模传教的特权,而且是欺压中国传统宗教的特权。可以这样说,是英军的大炮,轰开了传教中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