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传佛教6净土宗的崛起1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汉传佛教净土宗崛起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汉传佛教6
——清史札记之三十八
我楚狂人
五、净土宗的崛起1
了解一些汉传佛教的人,都知道,自宋代以降,汉传佛教门派多如牛毛,热衷内斗,在这样的内斗中,中土化最彻底,或者称为中土士大夫化最彻底的禅宗渐渐占优势。于是禅宗内部再分宗派,再内斗,而临济宗成为最势大的一支。于是再内部分支派。汉传佛教的这种内耗,实际上也是汉传佛教衰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元朝中期到清朝中期,临济宗一直执汉传佛教牛耳,但是却维护不了佛教的生存环境,挽救不了汉传佛教走下坡路,于是汉传佛教的有识之士必须寻找出路了。
清代汉传佛教最值得一书的是清末的净土宗的崛起,最具代表性人物是印光大法师。于是清末以印光为代表的佛教改革开始了。
净土宗并非自印光始,而是自印光中兴。下面简单说一下净土宗的情况。我这里不想说得非常专门化,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说一下我们普通人对净土宗的认识。
净土宗(朝鲜语:/净土宗;越南语:Tnh Tông/浄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讲了净土法门。在大藏经中,专谈净土以及带说净土的经论,有数百种之多。印度著名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等均有净土论著,解释与弘扬净土法门。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影响深远,自东晋创立后流传于中、日、韩、越等地,至今不衰。
中国佛教共分八宗,净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
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朝道绰(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导(613-681),以“三经一论”为教材,以“持名念佛”为方式的净土宗宗义和行仪得以完备地组成,所以善导为公认的净土宗实际创立者。
唐朝中期之前,学习佛教的多是社会上流人士,而昙鸾、道绰和善导开创出的持名念佛,以其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打开了通往民间的大门,奠定了民间佛教的信仰格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唐武宗灭佛后,不少宗派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但净土宗却呈现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植根于底层民间。宋代开始的禅净合流,带动了天台、华严、法相和律宗同归净土。明清以后,净土宗更是一枝独秀,成为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一句“阿弥陀佛”,成为佛教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