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戊戌维新14康有为7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戊戌维新康有为大同书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戊戌维新14
——清史札记之三十五
我楚狂人
七、戊戌维新的有关人物7
1.康有为7
(5)大同思想
《大同书》的思想本质
我在写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时候就这样说过,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洪秀全提倡“人人平等”,但是实际上却是推行严格地等级制度。一方面摧毁平民的家庭结构,而自己却居深宫,穷奢极欲。康有为也如此,以“大同”的名义,获得大量募捐,自己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这种“大同”的虚伪性不言自明。
中国第一个憧憬“大同”的是孔子。孔子晚年对自己的小弟子言偃描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最详尽的一段记载见诸《礼记》:
这一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孔子刚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仪式结束,孔子站在祭坛外,长叹一声。在旁的言偃问道:“老师啊,干嘛叹气?”孔子说:“王道的盛行,夏商周三代的英才们,那是我孔丘没赶上那个时代,但是我一直在追求着实现那样的理想。王道就是天下为公,王道就是出于公心选拔贤能者治理天下,王道就是讲究诚信和谐。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养育自己的孩子。这世间才能让老人有好的归宿,壮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孩子能健康的成长。能让男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女人都有自己的归宿,那些孤寡者、残疾者、疾患者都能得到扶养。社会的财物共同拥有,合理使用;人人为共同利益出力,那就会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况了。这就叫做大同世界,就叫做天下大同。但是如今,王道不复存在,天下人各顾自家,爱护自己的亲属,养育自己的孩子,财物人力都为自己发挥作用。那些个领袖人物制定了礼仪,用城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用礼义来当做纲纪,用来确立君臣名分,让父子敬爱,弟兄和睦,夫妇同心。从而设立各种制度,从而建立区域管理秩序,任用贤能和有勇力的人来管理,为自己建功立业。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因此就被选中了。这六位君子无不谨守礼义,用来彰显自己的仁义和诚信,用仁义和谦让为百姓做榜样。如果不这样,当执政者离开时就是一场灾祸。如能这样,足可称小康世界了。”
对照康有为的“大同”与孔子的“大同”有多少不同。康有为自称自己的“大同”思想源于孔子,但是实际上缺少了可行性的探讨和对人的本性的尊重。
康有为的“大同”之所以不能与孔子的思想相比,就在于孔子能面对客观现实,而康有为实际上只是在为自己的“中美英日合邦”的荒唐找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