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戊戌维新14康有为7

(2020-01-04 08:22:35)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戊戌维新

康有为

大同书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戊戌维新14

——清史札记之三十五

 

我楚狂人

七、戊戌维新的有关人物7

1.康有为7

5)大同思想

《大同书》的思想本质

我在写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时候就这样说过,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洪秀全提倡“人人平等”,但是实际上却是推行严格地等级制度。一方面摧毁平民的家庭结构,而自己却居深宫,穷奢极欲。康有为也如此,以“大同”的名义,获得大量募捐,自己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这种“大同”的虚伪性不言自明。

中国第一个憧憬“大同”的是孔子。孔子晚年对自己的小弟子言偃描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最详尽的一段记载见诸《礼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兄,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这一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孔子刚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仪式结束,孔子站在祭坛外,长叹一声。在旁的言偃问道:“老师啊,干嘛叹气?”孔子说:“王道的盛行,夏商周三代的英才们,那是我孔丘没赶上那个时代,但是我一直在追求着实现那样的理想。王道就是天下为公,王道就是出于公心选拔贤能者治理天下,王道就是讲究诚信和谐。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养育自己的孩子。这世间才能让老人有好的归宿,壮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孩子能健康的成长。能让男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女人都有自己的归宿,那些孤寡者、残疾者、疾患者都能得到扶养。社会的财物共同拥有,合理使用;人人为共同利益出力,那就会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况了。这就叫做大同世界,就叫做天下大同。但是如今,王道不复存在,天下人各顾自家,爱护自己的亲属,养育自己的孩子,财物人力都为自己发挥作用。那些个领袖人物制定了礼仪,用城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用礼义来当做纲纪,用来确立君臣名分,让父子敬爱,弟兄和睦,夫妇同心。从而设立各种制度,从而建立区域管理秩序,任用贤能和有勇力的人来管理,为自己建功立业。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因此就被选中了。这六位君子无不谨守礼义,用来彰显自己的仁义和诚信,用仁义和谦让为百姓做榜样。如果不这样,当执政者离开时就是一场灾祸。如能这样,足可称小康世界了。

对照康有为的“大同”与孔子的“大同”有多少不同。康有为自称自己的“大同”思想源于孔子,但是实际上缺少了可行性的探讨和对人的本性的尊重。

康有为的“大同”之所以不能与孔子的思想相比,就在于孔子能面对客观现实,而康有为实际上只是在为自己的“中美英日合邦”的荒唐找理论依据。

关于戊戌维新14康有为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