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戊戌维新13康有为6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戊戌维新康有为大同书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戊戌维新13
——清史札记之三十五
我楚狂人
七戊戌维新的相关人物6
1康有为6
(5)大同思想
梁启超把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捧得很高,他认为《大同书》才是康有为最伟大的著作。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大同书》是怎样一部著作,表现了怎样的思想?
《大同书》的大致情况
《大同书》是近代康有为编著的一部近代哲学丛书。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今本。康氏自称早在1884年就开始"演大同主义",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1898年秋,康有为在日本时,已有稿本20余篇,1902年避居印度时,最后成书。《大同书》初名为《人类公理》,它是康氏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当时除梁启超等少数门徒看到过外,很少人有机会目睹这部杰作。直到1913年才第一次把它的甲部和乙部发表在《不忍》杂志上。1919年由上海长兴书局将甲乙两部合刊印成单行本,书名为《大同书》。一直到1927年康有为死后的第八年,才由他的弟子钱定安将全书交给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重印《大同书》。
《大同书》全书共30卷,约20万字,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根据上面的情况来看,《大同书》的写作时间从康有为26岁开始,到43岁成书,也就是康有为思想的成熟期。这期间,康有为一生的主要活动都在其间,包括讲学广东、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奔走复辟等。
笔者没有细细阅读《大同书》全书,只是粗粗浏览,说不上有多少研究,只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但是要真正认识康有为,必须读一读《大同书》。
《大同书》的基本内容
其实,从内容来看,康有为的《大同书》就是古今中外乌托邦思想的大杂烩,并没有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伟大,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开拓性的思想发展。
按照康有为本人和梁启超的说法,《大同书》是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揭露了人世间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将《大同书》的内容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
2.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
3.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
4.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
5.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
6.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
7.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
8.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
9.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10.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人自由享用。
11.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通过梁启超的概括,我们可以知道,康有为的“大同”与现实社会的差距有多大了。他们的摧毁家庭的构想与洪秀全异曲同工,他们的“总政府”与他们的“中美英日合邦”的构想是一致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