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廉吏研究1传统

(2019-07-26 07:06:23)
标签:

文化

苏州廉吏

传统

分类: 学术争鸣

苏州廉吏研究1

张长霖

十多年前,我与陆承曜老师一起主编了一套苏州市第五中学的校本教材,名为《苏州历史名贤》,出了三辑,每辑十个人物。这项工作因故就停顿在三辑了,个中原委不足为外人道。在第一辑中,我负责编写了五位苏州明清时期的廉吏,计有明代的况鈡,清代的汤斌、陆陇其、张伯行、陈鹏年。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全国第一流的廉吏。其实明代的周忱,以及虽没有在苏州任职却在苏州治水的海瑞完全应该入选,可惜限于五篇,有考虑海瑞、周忱的事迹广为人知,就舍弃了。

一、苏州廉洁文化的传统

说起来,苏州士大夫的廉洁应该是有传统的,我们不妨从文庙的廉石说起。苏州文庙泮池边有一块朴实无华的大石头,上面刻写着“廉石”这两个大字。据说封建时代,苏州的地方官上任伊始都要到这块石头面前接受廉洁教育。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廉吏陆绩给自己的家乡留下的精神财富。

陆绩(187219年),汉末三国东吴人,字公纪,吴县人氏(即今苏州),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

陆绩是一个神童式人物,他六岁时拜见袁术,见席上的橘子珍稀(现在不稀奇了,古时橘子是稀罕物),于是怀揣了三个准备带给母亲尝尝,因此引起袁术赞叹,因此陆绩也就有了“怀橘陆郎”的美名。颍考叔怀肉是谋臣急智,为了打动郑庄公母子之情刻意为之;而六岁小儿陆绩怀橘纯乎天性,更叫人赞叹。他少年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间力斥名士张昭、张纮、秦松之非,一座皆惊。弱冠之年与名士虞翻、庞统结成好友,名满天下。孙权为吴主,辟陆绩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而廉石正是发生在郁林太守卸任之际的事情。

陆绩郁林太守任满,全家行李不满一船,恐怕船轻经不起海上风浪,只能搬一块大石头压舱。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廉石。有诗云:“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天妒英才,陆绩年仅三十二岁就病逝了。惜哉!但是陆绩和他的廉石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苏州这个当时江南唯一的“雄州”任太守,任职时以果蔬待客,卸任时居然没有回长安候选的川资,只能寄寓僧舍永定寺,最后竟病逝永定寺,其棺椁数年后在朋友的资助下方能运回故乡。这样的廉吏,他却时时告诫自己,“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就是中国士大夫的担当。

宋代的范仲淹,被誉为“北宋第一人物”。景佑元年(1034年),范仲淹从睦州改知苏州,在苏州南园卖得一块“风水宝地”,有人向范仲淹贺喜道:这是块贵地 ,今后您家中定有公卿相继出世。范仲淹听了笑道:我家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使士人都在此受教育,公卿将相不是更多吗?不久,范仲淹就让出这块宝地建起府学,是为苏州府学的创始,也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划时代的大事。创办府学紫阳书院后,范仲淹亲自出面邀请了著名学者安定先生胡瑗来掌教,并自己亲自在书院讲学。胡瑗也不负所托,创立了一系列的先进的书院管理制度和领先于当时的教学方法,被后世称为“苏湖学派”或者“苏湖教法”。这样的廉吏堪称公而忘私。

苏州士大夫的廉洁文化就这样代代传承。

苏州廉吏研究1传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