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阮大铖、马士英及其他6马士英的末节

(2019-01-02 08:08:33)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弘光朝

马士英

末节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阮大铖、马士英及其他6

——清史札记之七

我楚狂人

二、马士英与弘光朝的建立2

2.马士英的末节

马士英在弘光朝覆灭后,被南明唐、鲁两王势力拒之门外,马士英于是盘桓于浙江一带,期间多次参与反清战役,直到在江浙一带最强大的抗清势力吴日生的部队兵败后,马士英亦遁入空门躲避清廷缉拿,后因叛徒出卖,被清廷抓获,最终不屈就义。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也对马士英之死有详尽的记录描写:

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浙闽总督张存任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捷闻,令斩士英,其有功将士,所司察叙。蒋良骐《东华录》卷五,(顺治三年)六月,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进剿太湖逆贼,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俱被获,伪大学士马士英潜遁新昌县山内,都统汉岱追至台州,马士英属下总兵叶承恩等降,并报称马士英批剃为僧,即至寺拘获,并总兵赵体元,令斩之······ 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佳形象。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1646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就义,实属难能可贵。

各种档案资料,和当世之人都很清楚知道马士英被俘就义而死,黄宗羲等人不敢直接否认马士英之死,而是在《明史》马士英传中这样写:

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而野乘载士英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我兵搜获,大铖、国安父子先后降。寻唐王走顺昌。我大兵至,搜龙扛,得士英、大铖、国安父子请王出关为内应疏,遂骈斩士英、国安于延平城下。” 这段“野乘”插入颇有深意。其实被东林、复社刻意冤枉的,当时又何止马士英一人。弘光朝覆灭,大臣殉难的有高卓、张捷、杨维桓等,其中张捷、杨维桓是东林党人口中所谓逆党分子,然而二人均在南京城破时自杀殉国。尤其杨维桓,是全家老小一起死节,但是他和马士英一样,在阖家死难殉国后竟然被人污蔑为杀妾潜逃而遭乱兵殴打致死。东林、复社一些人的政治品质,今天客观来看是很有问题的。

马士英至死也没有能逃过复社对他的仇恨。本质上马士英与阮大铖不是一类人。顾诚的《南明史》评价马士英固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传》似乎过重。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之为阉祸更是无中生有。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云:弘光阁臣贵阳马士英,兵败后,亦削发入四明山中,为清兵擒戮,事见刘銮《五石瓠》……老友安顺姚大荣先生谓《明史》以士英入《奸臣传》不当,撰《马阁老洗冤录》以驳之,其说允否,自有公论。惟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南京即覆,黄端伯被执不屈,豫王问马士英何相?端伯曰贤相。何指奸为贤?不降即贤。谅哉!

阮大铖、马士英及其他6马士英的末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