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忙劳动——苏州七中1967届2班离校五十年聚会之三

(2018-12-27 08:04:20)
标签:

文化

苏州市七中

高二2

离校五十年

农忙

分类: 往事如烟

农忙劳动

——苏州七中19672班离校五十年聚会之三

我楚狂人

当年七中的规矩,初三开始农忙劳动住在农村,初一初二的“小同学”则是早出晚归。高一我们到永和大队参加劳动,地点就在今天的苏州乐园的底子里。而1班在曙光大队,就是今天江枫园景区的底子。我从初三开始参加学校油印小报《农忙通讯》的采编工作,所以到处跑,包括当时高二(1966届)在上方山林场劳动的地方。回到自己班级还要参加劳动,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写稿,刻写钢板,然后送回学校油印,最后分发到各班。辛苦,但是觉得很充实。当时的自我感觉很好,反正是自信满满。那时农村还用不上电,基本上是煤油灯,而我们农忙劳动居住的生产队公房优待,有电灯,但是也很昏暗。

高一了,不再像初三时做一些边角料的农活了,我们男同学也挑担,男女同学都参加割稻。农民们没有和我们一起割稻,放一块小小的田块给我们劳动,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割稻的速度有多慢。但是第一次感受到割稻居然这么累,晚上睡在稻草铺上只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总算是有点感觉了。割稻,总会有人划破手,记不得是那个同学的手割破了,于是慌了手脚,连忙找生产队的卫生员拿药止血。这位同学坚持参加劳动了,于是就上了《农忙通讯》,这叫做“轻伤不下火线”。《农忙通讯》上基本上就是这些表扬稿。这就是我的采编内容。呵呵!多年后,我在江苏师院中文系,牵头采访苏州第一丝厂解放前包身工的情况,后来上了《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次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转载了。我一有一段记者生活,缘起于《农忙通讯》。少年意气,大抵如此。

但是到了插队之后,我们才知道,农忙劳动仅仅只是找一点体验而已,与真正的务农完全不是一回事。

后来我到陈墓中学任教,带着学生下乡农忙劳动、“开门办学”,又重温了住在农家睡地铺的经历。带着一大帮学生住在乡下还是很操心的。但是不由自主就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农忙劳动,很觉亲切。

那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岁月啊!

农忙劳动——苏州七中1967届2班离校五十年聚会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