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环——旧日童趣之十八

标签:
文化旧日童趣九连环益智 |
分类: 往事如烟 |
九连环
——旧日童趣之十八
我楚狂人
比“挑绷绷”更益智的游戏是解九连环。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把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二为一。既要有巧思,又要有耐心。
九连环流传甚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九连环的踪迹。九连环的历史很悠久,传说九连环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民间,一说发明于战国时代,另一说发明于三国时期,但能确认就是九连环的记载是明代杨慎(1488-1559,号升庵)的《丹铅总录》(见《升庵集》卷六十八),并不早于欧洲。但是战国时代名家惠施曾著立《连环可解》的立论。惠施所说连环是指《战国策》卷第十三中提到的玉连环,南宋鲍彪注称这种玉连环是“两环相贯”。 西汉才女,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连环:……,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怀念,万般无奈把郎怨。……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常带兵打仗,为排遣妻子寂寞而发明。宋代词人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于明代普及,明代中期时,流传更是极广。清代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个个爱玩“九连环”。《红楼梦》中曾有描写林黛玉妙解九连环的细节。
在西方,16世纪前,欧洲有了九连环的记载。1550年,巴黎刊行的数学文献,清楚地讨论过这“中国难题”。著名意大利数学家卡当的著作中将之称为“中国九连环”。这样说,九连环的历史应该更久远。
我们儿时,玩九连环很普遍。但是今天好像并不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