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八旗上三旗与下五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八旗制度探秘4
——清史札记之二
我楚狂人
四、上三旗与下五旗
八旗并非地位平等,皇帝亲统的两黄旗无疑高人一等。从一开始就有所谓“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上三旗,除了理所当然的两黄旗之外,还有哪一旗?早期是正蓝旗,多尔衮摄政之后一直是正白旗。
正蓝旗首任旗主是努尔哈赤仅存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出生入死,与其一起打天下。最早建立的黑旗,就是以舒尔哈赤为旗主。黑旗的历史还早于黄旗。所以正蓝旗列入上三旗,并无不妥。但是,舒尔哈齐和其子阿敏两代正蓝旗旗主,先后都因为跋扈不法,被剪除了,死于非命。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为正蓝旗旗主,地位大不如前。而实际掌握政权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已经被尊为“皇父摄政王”,他把自己的正白旗替代正蓝旗,进入上三旗,也是顺理成章。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对其实行政治清算,剥夺了一切待遇,包括正白旗的统领权,正白旗收归皇帝亲统。这样,上三旗都没有王,实际上的旗主王只剩下了五位,也就是下五旗的五位。
八旗,从今天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各军兵种混成的集团军。各旗都设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行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扑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枪械等。
这样的集团军战斗能力很强,在击败李自成军、平三藩、收台湾、抵御沙俄的各大战役中都发挥了强大的功能。请王室视八旗为命根子,不但京城由八旗分片驻防,就是所谓京营;全国也划片由八旗驻防,即所谓驻防。京营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这样,下五旗旗主王可以直接控制的兵力就十分有限了。
可以这样说,雍正建立严格的佐领制度,清代八旗制度才算是最后定型。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经皇太极创建蒙八旗、汉八旗,顺治明确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尊卑,到雍正完善下五旗佐领制度,历时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