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1——娄江东去之八

(2018-07-22 08:29:13)
标签:

文化

娄门

忠王府

历史

中路

分类: 苏州夜话

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1

——娄江东去之八

我楚狂人

拙政园北面紧邻忠王府,长期来忠王府是苏州博物馆所在,现在实际上还是苏州博物馆的出口处。

一、忠王府

1.历史沿革

全国首批重点文物忠王府坐落于东北街西段,原先与拙政园是一个整体,这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血战鉄铃关,火烧上塘街,攻克苏州,建立苏褔省。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以为长远计。同治元年(1862年),天京围急,李秀成应招回援,留部将慕王谭绍光为主将守苏州。同治二年冬(186312月),谭绍光被部将郜永宽等八王刺杀献城,至此忠王府修建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李鸿章率军入城后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

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2.建筑特色

忠王府建筑群为官署式格局其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后虽经李鸿章拆去东西辕门、角楼、鼓吹亭,改大门为清代衙署样式,并涂改龙凤纹彩绘,但其他仍保持原貌。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

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梁枋彩绘均被涂刷,龙凤痕迹依稀可辨,柱础均为青石覆盆式。次间脊柱之间砌隔墙,明间设断砌门,置抱鼓石。大门左右翼以八字墙,前踞石狮。抱鼓石和石狮均镂刻精细,气势不凡。仪门为硬山式,面阔三间13.5米,进深8.5米,梁、枋、桁间饰以彩绘。门后为石板广庭,东西廊庑各宽七间,隔庭相对。

正殿与后堂均硬山顶,各面阔三间,以纵深五架的卷棚顶穿廊过渡,连结为一整体,平面呈工字形,故俗称工字殿。正殿高约11米,面阔17米,进深14.5米。前置步廊,额枋上置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上置连机承檐桁。廊柱头置丁字科前出挑承檐桁,后出梁垫承月梁。步柱间共设海棠花格心长窗十四扇,裙板浮雕云龙,绦环板饰以云凤纹。殿内梁架结构似厅堂抬头轩贴式,步柱与金柱间作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架大梁,连后双步檐廊。明间后步柱间设屏门。后堂面阔14.2米,进深6.2米,后置步廊。梁架圆作,与正殿扁作相异。正殿与后堂的梁、枋、桁间均饰有彩绘。

后堂与后殿之间辟小院,有东西两厢相对。后殿硬山顶,高同正殿,面阔三间14.6米,进深10米。前设步廊,额枋上设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廊柱有置单面出跳的丁字科。步柱与金柱间设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间架大梁。后步柱之间设屏门十八扇,门枋与后步枋间设垫板,以引条分隔为九方,皆绘有壁画,内容以鹿、鹤、虎、豹、狮、象、鸳鸯、绶带鸟、白兔、花猫等鸟兽为主,配以树石花草,各有寓意。后檐柱与后步柱间相距仅1米,后檐高达7米,超出前廊桁2米,实属罕见。此殿原为太平天国供奉天父天兄神主,举行礼拜仪式的地方称为"圣殿""天厅"

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1——娄江东去之八

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1——娄江东去之八

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1——娄江东去之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