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非智力因素开发——写在首届联办班入学二十周年聚会前之三

(2018-07-17 06:39:00)
标签:

教育

联办班

二十周年

非智力因素开发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关于非智力因素开发

——写在首届联办班入学二十周年聚会前之三

我楚狂人

关于首届联办班,我说的最多的就是非智力因素开发。这是我在接受带首届联办班时向皇甫校长提出的课题核心内容,也是联办班所有实验的基点。

其实,这个设想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在陈墓中学连着送了十三届高中毕业班,发现了许多案例证明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的水平发挥。1990年调到五中,1991届我接手高中毕业班并不成功。这是一届入学成绩很好而毕业成绩很差的一届,原因就在学习习惯很差。我在最后一年接班,已经回天无力。1992年夏,终于有了接手高一新生的机会,可以全盘规划三年的培养计划。这一届入学成绩并不好,但是毕业成绩很好,在同类学校同行中享有盛誉。究其缘由,就是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以“学会做人”为教育目标而收到的效果。我们的1995届学生被校内同行称为“特别讨人喜欢”,就是这个道理。我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就是从这个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

1998年夏,我们首届联办班在苏州中学校园开始了入学教学,参加了苏州中学新生的入学智商测试。我征得心理老师的同意,得知我们联办班的平均智商,与苏中普通班,甚至苏中国际班的智商的平均值相差并不大。这证明了我的猜想,我们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的差距不在智商上。那么差距在哪里?在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兴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成功的渴望、学习习惯等诸方面,我把这些统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这些都不是先天的,都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我把这个叫做“非智力因素开发”。两宋之际的大学者杨黾山可算是一个大笨蛋,前读后忘记,少有比他读书更笨的学生了。但是他照样可以成为大学者,这得益于他“程门立雪”的执着,“得一分殊”的较真,面壁苦读的坚韧。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成功范例。

于是我们皇甫校长、陈克晓老师对学生对成功渴望的激励,段炎平老师对培养学生严密思维的身体力行,王家清老师的最佳途径解决问题的示范,朱蕴瑛老师的较真,徐爱珍老师的执着,都成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真实示范。而我,更多地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一些工作。

忽然有所明悟,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不是也是指非智力因素开发?也许吧。

非智力因素开发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三年我们这个团队高度契合。遗憾的是那三年之后,我们那个团队不存在了,后来的团队再也没有达到这样的契合度,那效果也就打了折扣。真的很可惜。

关于非智力因素开发——写在首届联办班入学二十周年聚会前之三

关于非智力因素开发——写在首届联办班入学二十周年聚会前之三
这幢小楼是我们文学社所在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