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10混堂弄

标签:
文化相门平江路混堂弄 |
分类: 苏州夜话 |
平江路10
——相门访古之五
我楚狂人
三、平江路的横巷5
8.混堂弄
卫道观前北有混堂弄。混堂弄也许是苏州旧时重名最多的巷名。
苏州方言里的混堂,就是北方人所说的澡堂子,也就是公共浴室。苏州人旧时喜欢泡澡,所谓“早晨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也就是早晨上茶馆,下午泡浴室。所以苏州的公共浴室也就特别发达。浴室多,于是“混堂弄”也就多。
有人以为苏州至少有五条混堂弄(巷)。而平江路混堂巷是最宽阔也最出名的一条。也许是借了平江路的光。
另外有园林里混堂弄和东、西混堂弄,都是深藏在居民住宅密集地区的小巷子。其实远不止这些,胥门外万年桥西堍万年桥大街就有支弄混堂弄,就在施家弄南面平行。今无存。
据说最早的公共澡堂和浴室就出现在宋代的苏州。
那时的公共浴室已相当重视服务,擦背等行当就此诞生。到了明代,政府设了个专门沐浴管理的机构叫“混堂司”,民间的混堂发展迅速。
可惜清朝前期,因为迷信澡堂里有“混堂公公”会拖住客人将其淹死,苏州只建了九个澡堂,就是所谓苏州“七塔八幢九馒头”的“九馒头”。苏州旧时澡堂都是馒头顶。
听老人讲,那时候馒头顶的澡堂子,用砖墙隔开,池底有管道与釜相通,釜下燃火烧热水与池中冷水不断交流混合着。因为空气不够通畅,经年累月烟雾腾腾、闷热至极,称之为“混”堂,再贴切不过了。
儿时常常跟着祖父去“孵混堂”,主要是嘴馋下午的点心。那浴客故作豪气给于是师傅发香烟的架势,那飞来飞去的热毛巾,那伴随着鼾声的敲膀敲背声,如在昨日。
旧时苏州本地人从事浴室业的不多,擦背师傅多为丹阳人,扦脚师傅多为扬州人。所以一进浴室,这两种方言充耳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