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2018-01-09 08:36:45)
标签:

文化

唐代文化

唐代佛教

弘忍

慧能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唐代佛教简说6

——闲话唐代文化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三、唐代高僧小传4

慧可

僧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禅宗的二祖,禅宗汉传的第一人。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弘忍

弘忍(601-674),蕲州黄梅人。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 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 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 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泝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 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 化于破头山。咸享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 ”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 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曰:“着 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经八月,祖知付授 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 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因经行,忽见此偈,知 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 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卢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 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卢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卢良久曰:“美则美矣 ,了则未了。”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卢曰:“子不信邪?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卢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卢自秉烛,请别驾 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后见此偈曰:“此是谁作,亦未见性。”众闻师语,遂不之顾。逮夜,祖潜 诣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有筛。”祖于碓以杖三击之。 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 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 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以法宝 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卢行者跪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 祖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 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隐 何所?”祖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众莫 知。五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 “衣法谁得邪?”祖曰:“能者得。”于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 即共奔逐。五祖既付衣法,复经四载,至上元二年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 。”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1

神秀

释神秀 (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忍,以每天定时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就赞叹佩服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师父。于是就去侍奉弘忍,专门用打柴挑水来自己磨炼自己,来学弘忍的佛法。

根据李邕、胡适等学者的研究,熟知的惠能与神秀根据禅悟而争得禅宗六祖衣钵的故事很可能是不属实的,根据《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石碑等资料记载,神秀应是达摩弘忍正统的继承人。六祖坛经五祖弘忍传慧能法衣的故事只是慧能的弟子神会和尚为了和北宗争夺皇室的供养所编造出的神话。佛教南宗慧能和北宗神秀的弟子们争法统无果,最后因为慧能的弟子帮助朝廷募款成功,终于南宗胜利,而如今六祖地位是南北宗争夺正统,重写系谱的结果。

慧能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祖籍範陽涿(今河北涿州市)人。佛教禅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爲禅宗第六祖,世稱“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鑒禅師。是中國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思想家。

 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在24歲時,以行者之身,成爲了佛祖釋迦牟尼血脈嫡傳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師爺。而後,他又遭人追殺,被迫隱姓埋名15年,他實現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玄學佛教生活化,貴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義理佛教實用化;是他對傳統佛教進行了重大改革,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風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盡歸其宗,而且,他所創立的禅法,幾乎成了漢傳佛教的代名詞。所謂中國佛教,其特質在禅。其後,禅宗百花齊放,爭奇鬥研,大師輩出,五家七宗相繼建立,開創了光耀千秋的輝煌局面。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爲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稣”。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典型地體現了其唯心觀點。慧能認爲,“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們在選擇“成佛”道路時,要有堅定的主觀信仰,相信自己的內心,這樣就可以解脫苦難。

 延和元年(712)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于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谥号大鑒禅師。惠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真身塑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唐代佛教简说6高僧慧可弘忍神秀慧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