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道教简说1国教

(2017-12-25 08:47:38)
标签:

文化

唐代文化

唐代道教

国教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唐代道教简说1

——闲话唐代文化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我们从小都上了小说《西游记》的当,以为唐代是崇尚佛教的,唐太宗是崇尚佛教的,其实不是。唐代的国教是道教,李渊、李世民两代开国皇帝都强调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以上。这就是历史事实。

一、唐代国教道教

读过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隋唐两代都是混血胡建立的政权,隋朝杨姓的胡姓是“普六茹”,而李唐的胡姓是“大野”。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历史上习惯称呼他的胡姓“大野虎”。李渊取得政权之后,觉得这个胡姓不够高贵,号召力不够,甚至中原士族都不愿意与皇族结姻亲。于是就编出了祖先是南北朝西凉地方政权“神龙皇帝”李暠的故事。但是李暠的名头还是不够显赫,于是进而说自己是道家祖师李耳的后代。我们且不论老子与李耳是不是同一个人,更不说道家与道教是不是一回事,反正在唐代,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就被称为“李老君”了。

既然是老祖宗创建的宗教,在后辈子孙做皇帝的朝代也就顺理成章定为国教。所以道教定为李唐王朝国教,实际上是为李唐王朝脸上贴金的。至于武则天兴佛,并自称弥勒佛转世,这是与李唐政权争夺正统权,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史料载,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620年),也就是李唐王朝草创伊始,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武德七年(624年)李渊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武德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颁《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令,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按:即老子)”,道士女冠自今后以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可在僧尼之前,定道佛次序。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后来的唐玄宗对道教更加崇奉和扶植。他于开元九年(721年),迎道士司马承祯入京,亲受法箓,成为首位取得道士资格的皇帝;开元十九年(731年),令五岳各置老君庙;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亲注《道德真经》,又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并把《老子》列入科举考试范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将道士当作皇族看待;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诏两京(长安、洛阳)及诸州各置崇玄学,规定生徒学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赠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更桑子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之书改名为真经;天宝八年(749年)追赠玄元皇帝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后又升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玄宗以后,唐肃宗、代宗、宪宗、穆宗、武宗、宣宗等不少皇帝都继续崇奉和扶植道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唐武宗。武宗于开成五年(840年)亲受法箓,会昌元年(841年),诏授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任崇玄馆学士,封号广成先生;会昌四年(844年),授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门教授先生。

唐代道教简说1国教

唐代道教简说1国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