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儒学简说1前言

标签:
文化唐代文化唐代儒学唐儒不显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代儒学简说1
——闲话唐代文化之四十一
我楚狂人
多年前,我曾经问我的老师,唐诗专家苏州大学吴企明教授,为什么唐代出了那么多诗人、军事家,甚至神仙,但是很少思想家?吴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似乎要我自己解决。我当时想,这应该是和唐人的浪漫性格有关,与唐人的热心功名有关,也与唐代儒学思想有关。其实,现在看起来,我在这里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我国传统的古代思想史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把思想家就限制在儒学的范围内来看,这不公平,但是这是现实。我们看唐代思想界也是如此。由于在后世唐儒不显,就造成唐代缺少思想家这样的观点。下面就本人近年的反思,谈谈本人对唐代儒学的认识。
我们经常谈先秦之儒、汉儒、宋儒、明儒、清儒,但是很少听人谈唐儒。唐儒似乎是一个冷门话题。为什么?隋唐创设科举,科举以儒学为主导体系,但是我们为什么很少关注隋唐儒学的情况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那么,唐代有没有儒学?如果有,有为什么不显?带着这个问题,我重读唐史,翻阅新旧唐书,以及找得到的史料。我看到,通常的解读是这样的,唐代儒学有两大流派,一是新儒学,超越汉儒董仲舒流改造的儒学,直追先秦原是儒学的人本思想和政治理想。这一派开山者隋末文中子王通,继承着有初唐之魏征、盛唐之杜甫、中唐之韩愈及其门人,晚唐渐渐式微。另一派是经学,唐代经学,以孔颖达等人所著《五经正义》为代表作,是汉魏晋南北朝经学传统的集大成。唐代是一个最善于总结的朝代,唐诗是前代诗歌的总结,唐传奇是前代叙事文学的总结,而《五经正义》则是前代经学的总结。
这样,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唐儒不显的原因了。因为唐儒是以恢复原始儒学的道统的,而后世宋儒是在汉儒董仲舒改造儒学成为儒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而宋以后的儒学又以宋儒程朱理学为主流的,这就与唐儒“道不同”了。唐儒不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道不同”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