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奴化知识分子政策的恶果1明初的高压政策
(2017-11-15 08:23:19)
标签:
文化明史札记后记奴化知识分子明初高压政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代奴化知识分子政策的恶果1
——明史札记后记
我楚狂人
我从小就不喜欢明王朝,这并不是因为我生活在不喜欢朱元璋的苏州,而是因为我憎恨明王朝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明王朝开创了很坏的风气,那就是摧残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明王朝杀害有傲气的知识分子,羞辱有骨气的知识分子,这就是摧毁中国人民族精神的脊梁。宋末,崖山十万人赴海殉国,震人心魄。而明末,崇祯皇帝自缢,仅一个太监送行,何其萧索。二百八十年奴化政策,终于结出了恶果。而清王朝延续了这样的奴化政策。积六百年,我们大汉民族的数千年傲骨被摧折殆尽。召唤傲骨归来,何其太难。
年轻时,我偶尔在旧书摊得到了一本鲁迅校点的《嵇康集》,当时很奇怪,鲁迅何以对嵇康情有独钟。插队时常常独自冥思苦想,忽然明悟——原来鲁迅是想通过嵇康,召唤我中华傲骨的归来。联想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我想这一点应该很显豁了。
中国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是宋代。元代实行民族压迫,但是手段并不精致。明朝开始就用精致的手段炮制知识分子。下面细说。
一、明初的高压政策
1973年9月,我进江苏师院中文系读书,不久,第一次读到了刘基的《二鬼》诗。很震惊。我在之前读过刘基的《郁离子》,那是一种睿智而冷峻的感觉。但是《二鬼》诗给我完全不同的感觉,那是一种无可奈何。
《二鬼》诗是一首很长的歌行体诗,上天入地的浪漫之作。主角结璘与郁仪二鬼遨游天地,自由自在。他们在天帝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天帝,但是天帝却把他们关进了精致的笼子,再也没有自由。很多研究者都把“二鬼”看作是作者自己和宋濂的写照。最终,宋濂莫名其妙死于所谓“逆案”的牵连,而刘基本人也成了别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二鬼》已经预示了明初知识分子的命运。
1976年我从江苏师院中文系毕业,到水乡昆山陈墓镇教书。校长邱有光老师是我江苏师院的校友,历史系毕业的老学长。那时刚开始陆续出版标点本二十四史,我游说老邱买书,邱校长应允了。我把新买的《明史》搬到宿舍,每天读一点。当我读到我的老乡明初诗人高启被杀时,我真的震惊了。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有“小太白”之誉。他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史学家普遍认为,高青丘受魏观案牵连只是朱元璋造的借口。真正被杀的原因是高青丘力辞户部侍郎——不当我的官,我就杀你的头——这就是朱元璋的逻辑。在朱元璋这个大流氓的统治下,知识分子的悲剧已经注定:当奴才。不当奴才就是死。
如果在大儒教导下的朱允炆当成皇帝的话,明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或许会好点,但是夺取政权的却是比朱元璋心理更扭曲的朱棣,明初知识分子的悲剧到了顶点,那就是方孝孺被灭十族的惨案。
“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如愿登上帝位,忠于建文帝的书生方孝孺痛骂朱棣,最后被“灭十族”。自古以来,最严酷的惩处是“灭九族”,也就是常说的“株连九族”。所谓“九族”是指“父党三族”、“母党三族”和“妻党三族”,也就是说“九族”把沾亲带故的一切关系人都一网打尽了。但是,方孝孺之死,竟然连他的学生也株连治罪,这就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史称为“灭十族”。
方孝孺的事迹我在《方孝孺的价值》一文中已经说过,这里不重复了。
先是,朱棣发北平,朱棣的唯一朋友也是谋主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按:指方孝孺)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但是朱棣还是杀了方孝孺,而且灭十族。
可以这样说,对知识分子而言,明初就是一个恐怖时代。而恐怖政策就是奴化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