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王夫之3哲学巅峰

(2017-11-12 07:55:28)
标签:

文化

明代思想家

王夫之

哲学巅峰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王夫之3

——明史札记之四十九

我楚狂人

三、辨名实哲学巅峰

作为一个思想家,王夫之历来被推崇。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作序评: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介道: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前苏联人弗··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有学者这样总结王夫之的哲学成就,以为有以下七点:

其一,反禁欲主义,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见解。

其二,均天下反专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这一点与黄宗羲的思想接近。

其三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道家佛家都把虚无视为无限和绝对,而将视为有限和相对。王夫之认为这把相对、绝对的关系弄反了,在他看来,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是有限的,相对的。王夫之是这样论证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象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只是讲无其有。王夫之认为,废然无动、绝对的静即熄灭,这是天地间所没有的。王夫之说,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王夫之的这些话表明,静止里包含着运动,静止是运动在局部上的趋于稳定而成形象的暂时状态,所以静止的东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灵活的。我们常说的王夫之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点。

其四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王夫之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这一点也具唯物色彩。

其五揭示、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认为,真知识一定是名与实的统一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对于概念能否如实地模写现实,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宇宙发展法则,这是认识论上的大问题,老子讲无名,庄子讲坐忘,禅宗讲无念,共同之处都在于认为名言概念不足以表达变化之道,只有破除一切名相,才能达到与本体合一。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其六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这一点直接影响了王夫之的史学研究。

其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在其《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他说:生之初,人未有权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这一点说明王夫之的辩证思想。

以上七点,足以证明哲学家的王夫之是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的。说他是当时的哲学巅峰,并不为过。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王夫之3哲学巅峰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王夫之3哲学巅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