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胥桥——姑苏遗桥之一

标签:
文化姑苏遗桥怀胥桥姑苏繁华图 |
分类: 苏州夜话 |
怀胥桥
——姑苏遗桥之一
我楚狂人
展开《姑苏繁华图》,有一座特别引人注目的大型石拱桥,初以为是万年桥,细看方位不对,后来方知是怀胥桥。
怀胥桥,俗称“大日晖桥”,扼胥江之口,正对老胥门,南堍接皇亭街,北堍接万年桥大街,桥北沿着胥江是枣市街。在“金阊门银胥门”的时代,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民国年间开通大马路,这里才失去了主干道的地位,渐渐冷落。有资料说,开大马路时,把怀胥桥移建,成为泰让桥,是错误的。我们幼时亲见泰让桥与大日晖桥并存。
遍查资料,怀胥桥的资料很少。印象中怀胥桥是洁白的花岗岩筑就的“白石桥”,那就是说是宋代之后的石桥,没有使用色泽较暗的武康石。而怀胥桥又在创作于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显见此桥的建筑时间在此前,那么始建时间应该在明代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惜没有佐证。桥名“怀胥”自然是怀念伍子胥了,这个口气也是后人的口气,所以始建年代不会太早。
从《姑苏繁华图》描绘,怀胥桥是单孔石拱桥。因为扼主航道胥江之口,桥孔十分高大。《姑苏繁华图》的画面与我们幼时的印象是吻合的。但是因为资料阙如,具体数据一无所知。现在的胥江口已经拓宽成喇叭口,地形上没有参考价值。
怀胥桥拆除的时间是在解放初,反正在我幼时。因为我家居胥江岸,还是有印象的。具体时间居然查不到了。至于拆除的原因,我遍访故老,得到这样的结论:因渡僧桥水道狭窄,大运河改道借胥江西行,然后由新开河道北行至枫桥。这样,胥江的主航道地位陡升,而怀胥桥就成了主航道上的一个急弯。这里水流湍急,西行逆水行舟极为困难,而大石桥扼胥江口,无法背纤助舟行,这样就有了拆桥的动议。可惜啊,后来大运河再度改道,走澹台湖,幸好还没有拆了宝带桥。再后来,大运河在宝带桥北侧再辟通道,国保宝带桥得安。可惜了怀胥桥。
幼时随祖父去大日晖桥北堍的茶楼喝早茶蹭吃,那楼上的临窗茶座甚是轩敞,南临胥江,东望胥门与护城河。江上帆影,耳边号子声。那家茶楼的灰汤粽很出名,可惜我不大喜欢吃,小孩子大多不喜欢灰汤粽。我惦记的是茶楼生煎馒头和蟹壳黄。
那时怀胥桥还在。
怀胥桥,一座连资料也没有留下的名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