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和他的三言——小说苏州之四

标签:
文化小说苏州冯梦龙三言 |
分类: 苏州夜话 |
冯梦龙和他的三言
——小说苏州之四
我楚狂人
今天研究中国古典白话短篇小说者,必首称冯梦龙的“三言”。“二拍”虽往往与“三言”并称,其实稍逊之。
冯梦龙(公元1574年—公元1646年,享年72岁)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书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今人考证,冯梦龙的故居在苏州城北相城区的黄埭镇下属“冯埂上”村,故居已经修复开放。我的老友建新兄已经先睹为快,并有照片分享。什么时候我也去看看。
冯梦龙最主要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除了“三言”,冯梦龙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冯梦龙是一个猎涉面很广的作家,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我先后看过他的《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广笑府》、《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等,以为这是一位罕见的杂家。诚如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而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冯梦龙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在清兵南下时,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严格意义来说,把“三言”称之为“冯梦龙的作品集”并不完全恰当,因为这里既有冯梦龙的作品,也有冯梦龙搜集整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所谓“拟话本”也就是模仿“话本”而创作的白话小说了。
必须注意到的是,在冯梦龙的“三言”里体现的是市民意识的觉醒,他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尖锐对立的。这恰巧又与李卓吾的叛逆思想相一致。只不过李卓吾表现得更为激烈一些罢了。
要了解冯梦龙,还是先去读他编撰的“三言”。不管怎么说,冯梦龙和他的“三言”,把苏州与小说联系的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