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与小说的情缘——小说苏州序

标签:
文化小说苏州情缘序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与小说的情缘
——小说苏州序
我楚狂人
苏州这座风雅的城市,自古以来似乎与小说就十分有缘。泰伯奔吴,季札让国,挂剑全信,干将铸剑,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吴越春秋,伍子胥等等,不但是古代诗歌的重要话题,更是历代小说家说不尽的故事。可以这样说,苏州,从他的一开始就与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波光粼粼的太湖之滨,有半岛洞庭东山。席家花园,有柳毅井和高大的橘子树,向人们演说着唐传奇《柳毅传书》的故事,凄婉动人,在戏剧舞台上搬演千年不衰。在小镇黄埭,有村庄叫做“冯埂上(苏州话读“浪”)”,据说就是中国市民小说第一人冯梦龙的故乡,他的“三言”为我们揭开了市民阶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面纱,这是与士大夫阶层全然不同的世界。胥门外旧有施家弄,都说是施耐庵的老家。尽管施耐庵其人的行踪扑朔迷离,但是他是苏州人,这一点没有异议。一代怪杰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公认的文学评论怪杰奇才,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甪直小镇的小巷拐弯处,也许《孽海花》的作者曾朴与你迎面走来;马医科里的小园曲园,也许一代学术大师俞樾正在眉飞色舞畅谈着《七侠五义》;一位普通老者从雨巷深处走出,也许刚刚品味了《礼拜六》的情趣;树荫下几位老人指手画脚,说的是程小青、包天笑、周瘦鹃……
苏州处处有着小说的影子。
儿时初读《红楼梦》,见到拙政园的格局,忽然觉得这就是大观园。如今从东面的大门进园,这种感觉已经找不到了。如果从中园原先的“竹节弄”进园,迎面一座假山挡住了全园景色,转过来豁然开朗。你会觉得这就是大观园,或者说大观园就是拙政园的影子。这让我相信,在舅父家寄住的曹雪芹应该是到过拙政园的。
我喜欢小说,可能我本就是一个俗人,喜欢的就是这种通俗的文学样式。记得那些年在陈墓中学任教,暑假里,还在苏大读书的周秦兄来访小住避暑,每天一本金庸小说,一只西瓜打发酷暑,逍遥自在。读到《天龙八部》的苏州慕容庄一段,暗笑海宁人金庸毕竟不懂苏州,有点“瞎三话四”,那些“苏白”也是不伦不类。但是金庸还是写了苏州,因为苏州太有魅力,非写不可啊。
小说里写苏州,苏州人写小说。苏州与小说已经浑然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