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的猛将崇拜2猛将祭祀活动

(2017-07-19 06:48:46)
标签:

文化

姑苏民间崇拜

猛将

祭祀活动

分类: 苏州夜话

江南的猛将崇拜2

——姑苏民间崇拜之一

我楚狂人

二、猛将崇拜的祭祀活动情况

苏州民间把一切神灵笼统称为“老爷”,猛将自然也是“老爷”。苏州民间猛将祭祀活动要把“老爷”抬出来巡游,所以猛将庙会又被称为“抬老爷”。

苏州的猛将庙会在正月,大年初一开始到元宵节后结束,时间段上正好与新年的庆祝活动重合。从形式上看,苏州的猛将庙会更像是狂欢节,带有浓重的狂欢节喜庆色彩。首先,猛将老爷的神像是与民同乐的,抬着神像的轿夫要使劲晃动,甚至要晃到神像水平平卧的地步。神像不但可以抬,还可以抱,可以背,甚至不小心跌碎了也不足为奇。清人的记载:农人弁猛将,奔走如飞,倾趺为乐,不为慢亵”这种情况仅见于猛将庙会。

说是狂欢节,其巡游活动规模宏大,百戏杂陈。像东山岛的猛将庙会要举行环岛巡游,动辄数千人。出现在巡游队伍里的,有抬阁的,有高跷的,有花灯的,有打连厢的,有舞狮舞龙的,有丝竹音乐的,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热闹非凡。而沿街住户家家摆出供桌,争奇斗艳,往往展示主人家女人精巧的针线活等等。这些供桌又是巡游队伍的补给站,端茶送水送点心。同时还是青年男女极好的社交活动,给缺少社交机会的农家青年提供了相互结识的机会。

猛将往往是一村一猛将,村村都供有高达一米多的大猛将像,这是村落的守护神。猛将庙会时,经过邻村,要送上“拜帖”,这是各村猛将之间的互相问候。

据现在的记载,猛将文化遗存较为完整的东山岛,其新年猛将庙会大约有这样一些仪程:

正月初一清早,各地农民抬着猛将像巡游村寨贺年。猛将的仪仗以杏黄大纛(旗)为引导,敲锣打鼓。每到一村,先绕村场游行一周,放鞭炮。拿着猛将的帖子,与该村的猛将互访,实际上是各村村民互相祝贺,互道吉祥。

初六,猛将出巡湖滨冲湖嘴。这天的精彩项目是猛将逛会。各村把一米多高的大猛将(木制)抬出来,两个大力士用杠子抬着。他们跨着大步,左右摇摆,大猛将像东倒西歪,直到把它横过来与地面平行为止。

初六晚,各村敲夜节锣;初八早晨,各村敲日节鼓。相传这是前代人抗击入侵者倭寇留下来的传统。也算是居安思危了。

初九,猛将抢会。抢会以村为单位,各村选出身强力壮、机智灵活的人参加。先将各村小猛将像集中在塘子岭上,主持抢会的人将杏黄大纛往空中一招,抢会者立即将本村的猛将背起,狂奔而下。这时万头攒动,脚步雷鸣,人声鼎沸,势如潮涌。(《东山乡志》)背猛将的抢会者,不管碰得头破血流,神像跌的粉碎,也要去争第一。争到第一的村子获得的荣誉是,将猛将会大猛将抬着绕东山巡行一周,最后供奉在自己村中。这是本村至高无上的光荣。这是水乡的“那达慕”了。

正月十三,刘猛将的生日。这一天,在猛将庙中点燃巨烛,称满算

正月十五元宵节,各村上灯。猛将堂前立一大竹杆,挂塔灯(一串吊起来的大灯笼)。至此,春节祭猛将的活动结束。

民国十三年(1914年)开始,太湖平台山清明节祭祀禹王活动中也有“抬猛将”的内容。平台是孤立于太湖中心的一个小岛,面积约四十亩,岛上没有山。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的遗迹。大禹捉住兴风作浪的,压在平台山下。岛上有座禹王庙,供奉禹王,渔民俗称水路菩萨,或水仙菩萨,是江浙内河渔民供奉的主神。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清明、七月七、白露集会祭拜;清明节同时祭刘猛将。旧时清明节平台山祭禹王的规模相当大,这是渔民的祭祀活动。渔民和赶会做生意的小贩可达数千人,大小船千余艘。祭祀活动由渔民中的祭主(头人)组织,由祝司主持。会期共七天:

第一天各地渔民聚会,四只当头船先行,把渔民贡献的祭品拿到庙中,由祝司摆好。

第二天起神,上供单,请

第三天主祭,对刘猛将的祝祷词是人口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唱《猛将神歌》。

第四天戏班船到,每天下午、晚上演两台戏酬神,连演三天。早先唱昆曲,后来唱京剧,《打渔杀家》为必演剧目。

第六天上午抬猛将出会,用轿子抬猛将像沿平台山岛巡行一周,然后到禹王庙。出会的队伍,前有行牌十副(绘有各种神仙故事,如《八仙过海》)、銮驾(包括刀、枪等十八般兵器)。男女扮乐队:男队着青绿衣,黄带束腰,持胡琴、琵琶等丝弦乐器;女队戴花(纸或绸制),红衣,绿带束腰,持锣、鼓等打击乐器。后是高跷、花灯等民间歌舞,最后是男女扮犯臂香臂锣。到禹王庙,猛将也要去拜禹王。祝司唱礼:刘王千岁向治水圣人禹王万岁敬礼!然后依次高唱一叩首……”。猛将(木制,手臂可活动)由左右各一人帮着向禹王拱手九拜,群众九叩。

猛将祭祀活动还有许多,如秋季猛将的活动称为青苗会青苗社。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半即中元节前后。会期一般为三天。农家在田里插五彩三角纸旗,称作猛将令箭,表示猛将下令驱除害虫,实际的作用是驱赶啄食稻实的麻雀等飞鸟。最后一天出会(或称走会),也要抬猛将出巡。抬像者可以在田头奔跑寻开心,俗称嘻猛将像舁如飞,倾跌为敬,一如《吴门表隐》所记。最后送驾回宫,结束。出会的队伍中,照例要有各种地方特色的歌舞、杂技、武术表演,许愿、了愿群众组成的扮犯(扮作各种犯人),臂香臂锣(用针穿过手臂上的皮肤,下吊香炉或锣)队伍。青苗会期间,也请祝司唱《猛将神歌》,或请宣卷班唱《猛将宝卷》,也有请草台班演戏酬神的。昆山县另有水陆猛将会,陆地出会同上;水路出会乘船,在船头表演各种武术、技艺。

太湖及周围水域的渔民也信仰猛将,尊称他为刘王、刘天王、普佑上天王等,是渔民信仰的主神之一。民国十三年以前,渔民祭猛将主要在浙江、江苏交界的涟泗荡(今属嘉兴市)刘王庙。每年清明和八月十三日(农历)举行两次刘王庙会,由渔民中的各帮香会(或称)组织。各香会设香棚,香头们都希望自己的香会祭祀办得隆重气派,互相炫耀。香汛期间集中的船只上千艘。这里供奉的刘猛将被称为南堂大老爷。后来由于大渔船前往不便,民国十三年在太湖平台山禹王庙另设刘猛将供奉,小船渔民仍多往涟泗荡祭祀。

民间祭祀刘猛将不论是农民(包括蚕农)和渔民所祭祀的刘猛将(或刘王),既不是南宋王朝敕封的扬威侯天曹猛将,也不是清王朝列入祀典的驱蝗正神刘猛将军,他是一位颇具特色的地方神。农民祈求他驱除农作物的病虫害,风调雨顺;渔民祈求捕鱼安全,丰收;蚕农祈求蚕花茂盛。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热心为民、有求必应,而又可亲可近的地方保护神。吴县用太湖乡曾任过祝司的农民李翰培的话说:猛将是我伲吴县的主神。这位神君的原型中,他还具有保境安民、保家卫国的神格,所以民间有猛将显灵惩罚日本侵略者的传说,在《猛将神歌》中有他杀退倭寇的说法。从吴县东山乡春节祭猛将活动中的夜节锣日节鼓及相关的传说,也可看到明代江南民众抗击倭寇的影子。

江南的猛将崇拜2猛将祭祀活动

江南的猛将崇拜2猛将祭祀活动

江南的猛将崇拜2猛将祭祀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