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到苏高中有感

(2017-06-18 07:23:10)
标签:

教育

重到苏高中

忆旧

随感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重到苏高中有感

我楚狂人

好几年没有到苏高中了,记得上一次到苏高中还是2013年上半年,那时我与马树楸老师一起接下了编写五中后六十年校史的任务,期间去苏高中取经。记得当时接待我们的是热情的丁云衍副校长,老熟人。后来不久我就生病了,老马也生病了,校史编写工作也就搁置,我也再没有到苏高中。

2013年那次到苏高中,丁校长陪我们参观了新修的苏中校史馆——尊经阁,这是一座外形仿古殿阁式建筑,内里则是理念很先进的智能化校史馆,展示了自府学以来的千年珍贵史料,看了很羡慕。当时尊经阁还没有完全装修到位。那次在“府学”碑前还见到了久违的蔡大镛老师,相谈甚欢。与蔡老师忆及往日合作的快事,不觉抚掌相视大笑。这一晃就是四年多了。

说起来我与苏中也算是有缘。1998年,皇甫志新校长从苏中调来,开始了与苏中的深度合作,也就是当时苏城名噪一时的苏中五中联办实验班,这事情的一线操作由我全程负责。我与联办班的十年情缘开始于苏中校园。

1998年夏,首届联办班在苏中校园开始了新生第一课——军训。当时我们借寓苏中立达学校的教室安营扎寨,地点就在原先府学的泮池旁边新建的教学楼。现在府学、泮池,连带廉石已经归还给文庙管理,我们昔日待过的教学楼早已不在了,但是二十年前的点点滴滴还在眼前。也就是那次我们学生参加苏中新生的智力测试,坚定了我的一个看法,那就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与重点名校的学生的智力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真正的差距在非智力因素。如果我们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工作得法得力,完全可以让普通中学的学生具备与重点名校的学生相近甚至相同的竞争力。其实,我们联办班,特别是原汁原味的首届联办班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000年夏,我带着首届联办班两个班学生今日苏中校园开始了高中最后一年的冲刺。当年的苏中教务主任陈淦浩老师别有新意地把我们两个班安排在红楼,一面是国际班,一面是少科班,也就是我们学生说的“夹在天才与神童之间”,压力山大!但是我们学生的自强自尊和勤奋好学很快得到了苏中师生的肯定。事实上,首届联办班也取得了完全超过人们期望的成果。

我们的首届联办班的高中生涯从苏中校园开始,也在苏中校园结束,我们参加了苏中的毕业典礼。

我不知道在今天功利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苏中能不能一如既往独善其身,我只知道我很喜欢当年的苏中的学风教风。当时,有人攻击苏中不管学生,是“野生动物园”,我喜欢的正是“野生动物园”这样的环境,保持学生的“野性”多不容易啊。

如果不是应邀给沧浪诗社做讲座,而且沧浪诗社又恰巧借苏州中学图书馆开讲座,我也许还不会重到苏中。我现在连服务多年的五中也不去。我是闲人,何必给忙得脚不沾地的同事们增添麻烦呢?讲座的地点在苏中图书馆,碧霞池畔。静悄悄的林间路,走过府学碑前,走过尊经阁,走过道山,走过碧霞池。忽然想到,当年合作过陈克晓老师早已移民,同龄的段炎平老师已经退休多年,同一备课组合作的闵文、胡铁军老师都已经退休了,交好的李淦华、蔡大镛、朱九如老师更是早就退休了。而联办班管理工作具体操作者陈淦浩老师已经作古多年。

在今天的苏中校园,我只是一个陌生人。应该是这样的。

重到苏高中有感

重到苏高中有感

重到苏高中有感

重到苏高中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