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儒教3宋儒的宗教化

标签:
文化姑苏儒教文化遗存序言宋儒的宗教化 |
分类: 苏州夜话 |
儒家与儒教3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序
我楚狂人
二、儒家的宗教化2
2.宋儒的宗教化
几年前,我与我的老师唐诗专家吴企明教授讨论一个问题:唐代为什么缺少思想家?确实这样,唐代多诗人、艺术家,唐代多政治家、军事家,唐代多高僧、高道甚至神仙,唯独少思想家。韩愈算吗?柳宗元、刘禹锡算吗?好像都还差一点。这是不是与唐代社会的浪漫、奔放而又功利心很强的整体风气有关?总之,唐代的儒学并不发达,在唐代,儒学演化成儒教的进程也似乎停滞了。
到了宋代,儒家演化成儒教的进程一下子加剧,而且迅速成型。
何谓宗教化?那就是有了狂热的偶像崇拜,有了对偶像神圣化的仪轨,有了宗教的组织形式。而儒教的这一切都在宋代形成。
且看宋儒的表演。
对宋儒有点通识的人都知道“北宋五大儒”,又称“北宋五子”。所谓“北宋五大儒”就是指北宋时代儒学的五位杰出代表,那就是邵雍、周敦颐、张载和程颐程颢两弟兄。但是我们仔细一分析,会产生一个很古怪的感觉:这五人是一个学术派别吗?但是,有一点却是很共同,那就是他们的学术基础都是易学。而且他们的易学都是直接从道教代表人物陈抟那里传承来的,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后天易”。其中周敦颐更是直接继承了陈抟的学术思想。我们今天都知道,太极阴阳图创自陈抟,而《宋史·道学传》云:“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而与周敦颐几乎同时代的邵雍更是一个预言家式的人物,他用易卦对后世的历史做出了惊人的预言,写下了他的惊世之作《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梅花诗》和相传出自明初刘基之手的《推背图》一样,是无法解释的文化现象。这样,在周邵之后,儒学已经具有很浓重的神秘色彩。其后,周敦颐亲传二程,二程三传至朱熹,理学的道统就是这样传承的,其源头却是道教的传奇人物陈抟。
张载的学术思想虽也是从易学入手的,但是他的宇宙观却更具唯物主义色彩,这与儒学的一贯认识不尽相同。在“北宋五子”中,张载有点另类。
这是说的是宋儒理论上的宗教化,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是儒教宗教化的极端的表现。
宋代理学家已经很有门派的做派了,他们党同伐异,作风霸道。如欧阳修的造谣诬陷名将狄青,朱熹为陷害唐仲友滥用私刑,竟然长期被“正史”掩盖。改革家王安石长期受到批判和丑化,那是因为理学家反对王安石。坚决抗战的韩侂胄长期被钉在“权奸”的耻辱柱上,其根子就在他坚决压制理学。陆象山这样的学者只因为与理学家观点稍异,也需夹起尾巴做人。他们讲究师徒传承,只讲亲疏,不讲是非,开启了很坏的风气。这是他们在组织形式上的宗教化。
此外,在宋代兴办官学,并且把孔庙与官学合一,把教育与尊孔合一,这是儒学在制度上的宗教化。苏州知州范仲淹捐出南园佳地建苏州府学,解开了中国教育的新篇章。几年后,范仲淹把这种样式推荐给宋仁宗,经宋仁宗同意推广全国。自此,中国古代人才培养开始规模化制度化。而这种“左庙右宫”的学庙合一的样式,也正式确立了孔圣儒教教主的地位。就我国教育史而言,范仲淹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就儒教宗教化而言,范仲淹也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可以这样说,儒学,在宋代已经成为宗教。宋代开始,可以称为儒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