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与道教13全真道式微

(2017-01-13 08:35:04)
标签:

文化

姑苏宫观

道与道教

主要派别

全真道式微

分类: 苏州夜话

道与道教13

——姑苏宫观序

我楚狂人

五、道教的主要派别8

4.王重阳与全真道4

4)全真道式微

中国古代哲人早有“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全真道在全盛时期已经伏下了衰亡的契机。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为元统治者效劳,但因其影响过大,却引起元统治者的猜忌。因此在元宪宗时期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统治者持明显的袒佛立场,使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全真道发展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亦随之宣告结束。

所谓“化胡经”,全称是《老子化胡经》。这是西晋惠帝时(公元290─306),天师道祭酒王浮沙门帛远争邪正,遂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以谤佛法。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10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于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高宗、中宗都曾下令禁止。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下令焚毁,从此亡佚。“化胡经”本属虚妄,反映了道教自身的不自信,试图以这种虚妄的事情压倒佛教。这种不值一驳的所谓“依据”,实际上只是一个笑话。

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一场规模空间的佛道大辩论。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佛道大辩论。

佛教方面以那摩国师为首,另有藏传佛教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参加。

道教方面全真道精英尽出,掌门人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

规定双方各有17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胜利,17名佛教徒要蓄发为道;相反,如果佛教胜利,17名道士则要剃发为僧。

忽必烈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被聘为裁判及公证人。

辩论会上,辩题的焦点是《老君八十一化图》和《老子化胡经》。
  双方辩论从理论入手。年仅23岁八思巴大放异彩,在辩论中步步紧逼,道教方面逐渐不支。据史书记载,道士们当时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被逼无奈,只有不停地引经据典。忙中出错,最后居然引证到了儒家经典之作《史记》上!

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

八思巴问:汝《史记》有化胡之说否?

道士答:没有。

八思巴又问:你们那位李耳先生所写的经书是叫什么?
  道士答:《道德经》。
  八思巴接着问:除了《道德经》之外,李耳先生还写了什么别的经书没有呢?
  道士答:没有。
  八思巴紧接着追问:《道德经》中,老子有提到过半点有关自己化胡的事情吗?
  道士答:没有……”
  八思巴:最有权威的历史书籍《史记》中,没有说过化胡这么一回事;你们李老君自己写的书里面,也是连个影子都没有提。——其为伪妄明矣!
  史书中记载,辩论到了这里,道者辞屈。总裁判尚书姚枢站起身来,当众宣布:道者负矣!

结果道士樊士应等17人诣龙光寺削发为僧,并被勒令焚毁伪经45部,归还被道教强占的佛寺237所。至此老子化胡经真伪明矣。

自元宪宗八年(1258),全真道在《化胡经》斗争中失败以后,处境十分困难,教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中经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四人相继掌教,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始宣布大弛禁:梗其道者(指权臣相哥)除之,取其业者(被僧人侵占的宫观)还之,方使全真道从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后来的南北宗合一,出现了有一度繁盛。

全真教的第二次式微是在明朝。入明以后,全真道步入衰落时期,这首先是明王朝对全真道不支持,明太祖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所作的御制序文中说: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表现出只支持正一,不支持全真的意向。后来的实际作法确是如此。朱元璋及其继任者召见的大多是正一天师及其门徒,道录司各级道官也大都以正一道者充任,全真道士被召见和受委任者极少。全真道首领并不住在白云观,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上述情况下,全真道分裂为诸多小派进行独自的活动,其正宗为七真派。即宗邱处机的龙门派,宗刘处玄的随山派,宗潭处端的南无派,宗马钰的遇仙派,宗王处一的嵛山派,宗郝大通的华山派,宗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至清初,龙门派经王常月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张三丰所传的支派,万历间陆西星所传内丹东派,清嘉、道间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派系分衍愈多,力量更见分散全真道已经无法与正一道争抗。

到了清朝,王室明显崇佛贬道,连正一道也式微,遑论全真道了。

全真道派三大祖庭为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永乐宫、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祖庵镇重阳宫和昆嵛山西北隅烟霞洞。

道与道教13全真道式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