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与道教12南北宗合一

(2017-01-12 08:23:20)
标签:

文化

姑苏宫观

道与道教

主要派别

全真道南北宗合一

分类: 苏州夜话

道与道教12

——姑苏宫观序

我楚狂人

五、道教的主要派别7

1.王重阳创全真道3

3)南北宗合一

全真道得到蒙古统治者推崇之后一度极盛,逐渐吞并了金丹南宗、正大道、太一道等教派,成为当时道教主流。1223丘处机见成吉思汗请准东归时,成吉思汗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身价百倍,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

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真观记》称:自邱往赴龙廷之召,……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1228年安葬邱处机,和1241年会葬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据载,安葬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会葬王嚞时,时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不仅如此,据《尹宗师碑铭》记载,当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不久,在去云中化度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这些描写,难免夸大,但全真道及其首领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当是事实。

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朝实现了南北统一,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当然也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的机会。据现在所知,最早进入黄河以南传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是陕西郃阳人。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多闻。后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于中统甲子(1264)逝世。乔潜道是马钰弟子,吉志通即是马钰之再传。推其居武当山的时间,当在元宪宗时。比吉志通稍晚,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汪真常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武当山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地区,如居江苏仪征的李道纯(或谓居凤阳盱眙),居浙江杭州的徐弘道、丁野鹤、黄公望,居浙江黄岩委羽山的赵与庆,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金志扬、桂心渊,以及活动于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李珏至陈致虚一系等。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

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与全真道)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为了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合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祖师系统,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这是二宗合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陈致虚是积极的推动者,他根据二宗已有的成说,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如下的祖师系统:即我前文所说的的“五祖七真”的谱系。这种安排,显然是抬高了北宗,降低了南宗,但在当时元室已封王玄甫、钟离权、吕岩、刘海蟾、王嚞等为真君帝君的条件下,这是最好的安排,故终被双方所接受,完成了二宗的合并。时间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箓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

这是全真教的极盛时期。

道与道教12南北宗合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