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研究2

(2016-12-26 08:25:00)
标签:

文化

泰伯庙

送别文化

送别诗

分类: 学术争鸣

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研究2

我楚狂人

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

这次撰写《泰伯诗咏赏析》一书,发现泰伯诗咏中存在着大量的送别诗,这样就给我们呈现了曾经出现的泰伯庙送别的文化现象。先看看我们入选篇目中的泰伯庙送别诗的篇目:

五言古诗3

[]袁凯《赋得泰伯庙送倪元镇》、[]袁华《赋得泰伯庙送郑同夫归豫章》、[]史鉴《赋泰伯祠送李舍人》

七言古诗1

[]边贡《赋得泰伯祠送龙致仁佥事》

五言律诗3

[]司马光《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翁卷《送卢主簿归吴》、[]李贶《巡抚汤公下车之日即谒泰伯庙因赋》

七言律诗1

[]梅尧臣《送唐紫微知苏台》

如果从因为篇幅过长,内容庞杂而被选集舍弃的唐代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算起,至少我们知道苏州泰伯庙送别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苏州泰伯庙送别究竟开始于何时?为什么选择泰伯庙为送别场所?泰伯庙送别有些什么仪轨?等等问题自然凸现。我们不妨逐一论证。

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州泰伯庙送别诗。从这些留存的诗篇看,苏州泰伯庙送别是苏州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首选。这些士大夫在苏州泰伯庙迎来送往,诗酒相酬,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从时间段来看,我们最早的看到了中唐时期的作品,最多的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一直延续到清前期之后这类作品就鲜见了。从人物看,有当地上任卸任的地方官,如清前期的新任巡抚汤斌;有著名的文人雅士,如元末的倪元镇(倪瓒)。显见得普及于士大夫阶层,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下面笔者就对这一文化现象发表一些初步的研究后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