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作文若烹小鲜——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之七
(2016-12-11 08:44:15)
标签:
教育写作教学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烹小鲜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治作文若烹小鲜
——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之七
我楚狂人
大雨问我,作文教学多想些花样好,还是宁静处之好?
我说,烹小鲜。
大雨会意颔首。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每天都有弄潮儿提出新概念,搞出新花样。于是到处“做课”。这种“促销活动”,好听点,顾影自怜;难听点,蛊惑人心。作文教学也如此。今天有人推销“作文三步教学法”,明天又有人声称“议论文三要素新定义”。花样层出不穷,叫人目不暇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果没有一点定力,老师的心就会跟着浮躁,今天试验这个教学法,明天试验那个教学法,一圈试下来,一事无成。甚至邯郸学步,失其本来。
想做成一件事,最忌讳折腾。所以睿智的先哲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者,小鱼也。这么幼嫩的小鱼,烹煮起来自然不能多加翻动,一翻动就成了一团糟。治国之道当如此,不能折腾,一折腾也就一团糟。隋炀帝失败在什么地方?就是太会折腾了,于是辛辛苦苦亡了国,还无端背上千秋骂名。
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如此。你的学生就是这样独一无二的一群人,任何别人的成功经验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移植。一旦找到适合你的学生的写作教学路子,就不要折腾,宁静处之。这要比瞎折腾有效得多。所谓“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就是这种状态。
大雨不是一个喜欢折腾的老师。她找到了让学生写起来的途径就一直坚持下去,不朝令夕改,不东张西望,小心地呵护着这一片园地,深得“烹小鲜”之道。
“烹小鲜”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赶时髦。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地陪伴着我们学生的写作,看着他们一天天越写越好。
大雨学生的作文:
5精神之花,灼灼其华(王雨曦)
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是向往富贵的,无论是精神上的富足,还是物质上的富有。
多少人挤破头地争夺“富豪”这个称谓,他们都认为,钱是世界上最重的,有了钱便光宗耀祖了。于是,他们穷尽毕生之力,追求物质财富,却与孤独相伴走完这看似富有的人生。电视里滚动播放的“某老虎贪污巨款被带走……”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因为一己私欲不顾道德地追求物质财富,于是,冰冷的牢房便是他们的归宿。
有一类人,他们贫穷又富有。他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成为精神富豪。
“一箪食,一豆羹,回亦不改其乐”,这是颜回的财富,他在箪食壶浆中清贫度日,却在书籍中收获精神的富有。陶渊明守着自己的草庐,过着看似困难的日子,却为心灵开辟了一片沃土,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名利如粪土,功禄似朽木。他们,在江上清风中享受闲适,在山间明月下把酒言欢,在神州大地上书写诗意,绽放出人性的花朵。
又或是少之又少的他们,用物质上的富有与精神上的富足,散发着人格的光辉。
他是牛津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却演了一辈子傻子。所有人都知道他很搞笑,却不知道这个傻子把上亿英镑捐给非洲难民。他没有助理,没有保镖,自己拿行李。的确,他身价上亿,但同样的,他用毕生精力关心着非洲难民,为种族歧视奋斗着。他是憨豆先生,他是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富者——罗温·艾金森。
岁月荏苒,物质的富足皆随风而逝,携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只有精神的富足,任时光匆匆流去,光彩依然。真正的富者如一粒泥土,在贫瘠的土壤中散发芬芳,让灵魂在五线谱上燃烧,谱写着绚丽的乐章。
在机器轰鸣中,我们消灭了贫穷,却也消灭了富有。真正的富有,从不是物欲横流,真正的富有,在无穷的岁月中璀璨夺目,在贫瘠的土壤中芳菲一生。
6有一种财富叫“仰望”(陈佳静)
在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越深沉,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仰望,不仅仅只是一个动词。以前,人们总是会仰望奇幻的星空,仰望浩瀚的大海,仰望巍峨的青山,仰望一切美好,纯净,崇高的事物。所以,“仰望”还是一个精神姿态。懂得仰望的人,也懂得了怎样去感恩,懂得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品行,懂得怎样用一颗虔诚谦卑的心去看待这整个世界,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角落。我想若是一个人能用一种“仰望”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那么他的心灵将会得到一笔比财富更有价值的“财富”。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已经不把仰望的诗意又纯净的精神财富当成一回事。现实的林林总总,丰富至极的物质也已无法填满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沟壑,我们都努力地在物质的世界里腾挪辗转,哪还有精力顾及精神财富的追求。人们不再仰望了,只是平视甚至低头,低着头匆匆地走着,不放过一分一毫可以为己所拥有的利益,也提防着被别人抢先。于是,菜田苗圃,变成了高楼大厦;清汤白茶间的清新淡泊,变成了红酒白酒间弥漫着的商业气息;从古人想象嫦娥奔月的浪漫情怀,到如今各国靠空间战来竞争实力……时代的变迁确实消灭了大多数人的贫穷,改变了科技的落后,但时间也确实带走了我们最原始的朴素的心,带走了最纯美的憧憬,浪漫的情怀,带走了最纯粹的信仰和心灵与精神的崇拜。
然而,此时此刻,俯视寻觅着利益已久的人们,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了仰望的权利,失了仰望的能力了。因为他们不知仰望何物,青山已秃,大海将枯,没有一个星的夜空一片死寂,那片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甲板上仰望到的星空早就已经被工业烟雾呛得逃开了。他们不懂得,对星空的仰望,对信仰的仰望,对精神仰望,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和生命一样重要的财富。
王尔德说:“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愿我们都能是那个仰望星空的人,仰望着一切挚美事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