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2016-09-05 10:20:11)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吴江区

秋泽寺

分类: 苏州夜话

秋泽寺

——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我楚狂人

吴江秋泽是一个深藏在水网深处的古村落。旧时吴江有四泽:盛泽、震泽、秋泽、蠡泽,今天的秋泽、蠡泽与名镇盛泽、震泽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各有自己辉煌的昨天。吴江南部有北麻漾,这是湖泊众多的吴江水面最大的湖泊。秋泽孤悬在北麻漾之滨,为“四泽”中地势最偏僻者,旧日属于吴江十九都,后属梅堰,离镇九里。正因为偏僻,所以古村落的风貌还有保存。但是有些古建不复存在,如有名的浮玉轩就消失了。明代诗人王叔承的耕读别墅这座名宅也无可查考。位于梅堰镇西南向的秋泽从地形看,是一个突出在北麻漾中的小小半岛,市河黑家港贯穿全村,两头皆入北麻漾,而黑家港上的桥梁就成了秋泽村与外界的陆上通道。

旧日秋泽也曾经是一个乡级建制,但是长期都是一个村。现在秋泽是吴江平望镇(街道?)梅堰社区所属。秋泽旧日靠丝业而富裕,其生产的丝通过航班运抵震泽、盛泽、南浔汇合,销往全国。很像是震泽、盛泽、南浔下属的一个加工点。小小村落,一度繁荣,梅堰镇志记载,秋泽“40年代有茶馆店13家,50年代有小饭馆、理发、小百货、烟杂南货商店10余家。”而航班就是旧日秋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秋泽历史悠久,据明崇祯《吴江县志》载∶“秋泽村,又名秋溪,《西村日记》云∶王莽始建国二年(10)会稽太守(治所今绍兴)秋君避居于此,故名。前后有湖,居民耕织兼渔,有席草、柑桔之利。”

历史上,秋泽有众多庵观寺院,有记载的如普向教寺,在秋泽村,宋绍兴(1131—1162)年间僧敬道开山建。此寺清朝即废。草庵,在秋泽村东,又名疏溪草堂。清顺治(1644—1661)年间僧剩庵建,释道宗、徐崧有以此庵为题材的诗作留下,民初渐废。三元道院, 在秋泽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里绅徐衍舍宅建。早废。等等。

秋泽东岳庙建造于宋朝,距今千年。2006年重新修建,改名秋泽寺。这与坛丘的情况一样,都是改道教的东狱庙成为佛寺。但是,秋泽寺的主页上是另一番说辞,摘录如下:

     秋泽寺(原名“东岳庙”),坐落于平望镇梅堰社区古村落——秋泽村,据明崇祯《吴江县志》记载:“秋泽村,又名秋溪,《西村日记》云:王莽始建国二年,会稽(今绍兴)太守秋君避居于此,故名。”秋泽寺始建于宋朝祥符年间,占地二十多亩,元明清三朝都有修缮,因历史原因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中期被毁。岁月迁移,寺院几度兴废,现仅存一明代万历年间古碑见证着寺庙古今。

这是含混其词了。可以看到,始建于宋代祥符年间的是东岳庙,元明清三代修缮的也是东岳庙,而秋泽寺本身是没有历史的。道观改佛寺,是不是时下流行?我为道教一叹。

我作此篇多得益于“枫桥清水的博客”,谢谢!照片也一并引用了。

附录:

浮玉轩记

                                   元·声九泉(注∶浮玉轩,在秋泽村,为宋代徐应勤宅。)

     《周官》∶扬州,“其浸五湖”,今太湖是也。议者谓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道家以为仙家浮玉之北堂。其言虽不经,然名山大川能出云雨以泽生民者,必有神灵司之。自古有天下者莫不尊祀,考《诗》《书》可见已。今夫具区之泽,澶漫数万顷,襟带三州,为众水所都。鼋鼍蛟龙之所窟宅,秔稌货财之所生殖,与夫凫雁鱼鳖蒲荷菰苇菱芡之饶,其美利在人,盖不可胜计。自吴东南数郡之水皆其支流别派,脉络联贯,衍迤旁薄,然后朝宗于海,盖天下之极观也。包山之幽,林屋洞在焉;松江之墟,甘泉祠在焉。其为列仙之馆,岂虚语哉!若鸱夷子皮固尝用人之国,功大名遂而能脱屣天刑,扁舟不返,意其精爽,宁与草木同腐。烟波超忽,风帆雨櫂,尚想往来于其间。

      则浮玉之堂庸非斯人之徒之所托乎?然环湖而居者相属也,无不乐其清晖胜赏而未暇悉其原故,浮玉之名,未白于世。湖之北涯徐生升居之,始轩东荣为宾至之所,问名于余,余因字曰浮玉。升乃请文为记。夫具区之大,固未易论试。即今轩而言之,东则江湖之交,万景所会,而垂虹跨其上,人烟虚落,高下隐见;北则崇山横陈,倒影在下,空明荡摩,滉漾天碧,其将也如此。而曰浮玉,玉非浮者也,直假物以喻焉耳。当沤波不惊,万顷一色如登昆仑之墟,悬黎夜光,符彩溢目。或风起水涌,涛声澎湃,又如张乐洞庭之野,五音并作,宫商相应,此非浮玉则何以名之哉!升颇好事乐善,每宾朋来集,开户而望,则问之所陈者,举无遁形,酒酣啸歌,恍疑鸱夷。天随辈聚精会神,相与酬酢,于俎豆之间,不但挹袂浮丘拍肩洪厓而已。或谓浮玉绝景也,非一轩足以表之者,昔贺知章归会稽,诏赐鉴湖剡川一曲,其风物亦美矣,然领其胜者亦曰山阴一茅宇耳。古今人虽悬绝不同,其山水之娱、游过之趣,一也。登是轩也,岂无有概于斯乎?故为记之以与来者共焉。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秋泽寺——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