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坛丘明庆教寺2——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一

(2016-09-04 06:42:41)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吴江区

坛丘明庆教寺

分类: 苏州夜话

坛丘明庆教寺2

——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一

我楚狂人

 老街上原有一座东岳庙,老百姓俗称大庙,也就是传说中常遇春系马的银杏树所在。庙的后进老塌堂,民国时是学校,直至1992年8月搬迁。大庙于1958年拆除,改建为大会堂,1999年2月确定为危房,2003年拆除,2007年秋苏州市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明清风格的“明庆教寺”,于2008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竣工并对外开放。与温州乐清市的名寺明庆寺没有关系。

佛寺的名称寓有信息,有时摆明宗派所属,如“禅寺”是禅宗,“律寺”是律宗,“净土寺”是净土宗,“华严寺”是华严宗。还有的是社会功能,如“讲寺”不但表明属于华严宗或者法相宗,更表明它有教化一方的功能;“丛林”不仅是禅宗,更是聚合信众共同修习的地方。所谓“教寺”,有教化世俗的功能,宗派则不明确,不过大多是华严宗。至于“居士林”则是居士们所聚集的场所,佛教的“票友会”也。

明庆教寺位于清风北弄(现没门牌号,民国是叫大庙场),老百姓还是习惯称之为“大庙”。这里原是初建于宋朝嘉定中(1208~1224年)的东岳庙,或名为岳祠禅院,如果这个名字属实,当年就有佛教背景了;宋咸淳七年(1270年)僧杲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归并明庆教寺,这就是说原有明庆教寺,而“大庙”归并入;宣德三年(1428年)僧广润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僧元素重建;雍正三年(1725年)僧道源修。民国时的岳祠禅院东有“老塌堂”,西有“岳祠”,正殿即“大雄宝殿”据说可与苏州市玄妙观大殿相媲美。岳祠禅院最南面是戏台,免费做戏时朝外演,其他则朝内演。进了山门第一进为“天王殿”,中座弥勒,背有韦驮,边有四大金刚。二进为“大雄宝殿”,正中置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侧立左右,东西两旁置有十八罗汉。西厢房是“十殿阎王”,东厢房为“颂经堂”。三进是大楼,楼下“大悲阁”,置有雷公雷婆佛像;楼上“千佛阁”;殿东侧是“钟楼”,西侧是为宿舍、藏经阁,总占地,面积达3千多平方米,香火很旺。东面老塌堂里置有坛丘大老爷佛像。坛丘人认为“大老爷很灵,处处有份”,即啥地方有事,它总有到场。清末民初,渔民们从太湖里请来一僧二老爷佛像也置在老塌堂。老塌堂在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为国民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仍为小学校舍,1981年改建为教师宿舍,2007年恢复明庆教寺时拆除。西面的岳祠置放着关公的佛像。人们称之为“关老爷”,“关帝菩萨”。

岳祠禅院在1958年拆除,改建为坛丘公社人民大会堂兼影剧院,1999年2月8日被吴江市建委定为危房,2003年底拆除。2006年下半年准备恢复明庆教寺原样,并着手筹备。2007年苏州市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明清时风格,2008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竣工并对外开放,2009年观音殿、天王殿、伽蓝殿竣工开放,寺外场地、桥梁、驳岸修建一新。恢复的明庆教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明庆教寺坐北朝南,临清风港,场上安有铜香炉塔,朝南的山门正中写“明庆教寺”,三孔山门,进山门第一进是“天王殿”,出“天王殿”回头往上看上面有块匾,匾上提着“威震三洲”四个大字。天王殿东北面是偏墙门,墙门北面有2间屋为“伽蓝殿”,里面安放着“关帝菩萨”,老百姓称其为“坛丘大老爷”。天井正中是“大雄宝殿”的台阶,天王殿西北面有围墙,过围墙,楼下南面是“观音殿”。北面是僧房和方丈的生活用房。天井正中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重檐,正中放着高大的释迦牟尼大佛像,足有9.8米高。大雄宝殿两侧有16罗汉,世尊佛像身后有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看现状,坛丘明庆教寺都有些僧道混一的色彩,或许老百姓含混地称之为“大庙”更合适。

坛丘明庆教寺2——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一

坛丘明庆教寺2——姑苏伽蓝记吴江区之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