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14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三
我楚狂人
十齐门娄门葑门一线1
1无量寿寺
无量寿寺,在齐门一里(按:“里”,是古代地方基层机构,与“亭”相仿,大约相当于今世一个派出所的辖地。)。宋熙宁(1068—1077)间为法主净梵讲经之所,明正统辛西(1441),释普信辟山门,建天王殿。清康熙壬子(1672)起大悲殿。按:净梵,宋代高僧,僧净梵。嘉禾(今浙江嘉兴)人。姓笪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因而怀娠。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初住无量寿院。凡讲法华经十余过。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连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呼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时长洲县宰王公度亲目其事。题石为记。又尝梦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令检簿云。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即遣使送归。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又在他处忏期蒙韦驮天点检。大众中有戒不严净者。先以预定后果忏法不全。时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恼。请师授戒。其妖即灭。葛氏请施戒荐夫。见夫绕师三匝而去。待制贾公见师道行。即补为管内法主。师住持十余年。亡后焚躯有舍利五色。【净梵[《神僧传》卷第九]】
2北禅寺
北禅寺,即大慈院、乾元寺,在苏州齐门内。传原为戴颙(yong)宅。(按:戴颙,(公元377-441),字仲若,南朝谯郡銍县(今安徽濉溪)人,高士戴逵之子(按:戴逵,也就是王羲之“雪夜访戴”的“戴”,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出处。),善琴。戴颙曾拒为王门伶人,为世人所称道。戴颙还以孝行著称,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嬴患,以父不仕,复修其业,父善琴书,颙并传之。”戴颙继成父业,且很有创建,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创作新声之多,在早期琴家中是罕见的。)唐咸通三年(862),陆侍御以宅为院。宋祥符(1008—1016)中改称大慈院。明洪武中重建。景泰六年(1455)重修佛殿。崇祯十七年(1644)重建大殿。寺有大通阁、观堂、雨花堂,禁哇池。清乾八年(1743)僧祖印重建大通阁。咸丰十年(1860)毁。宣统三年(1911)僧印重建。按:北禅寺在旧日苏州也是名刹大寺。
3瑞莲寺
瑞莲庵,在苏州齐门福星桥。即大悲庵址。明崇祯(1628—1644)建。久废,清道光七年(1827)画禅寺(按:即狮林寺。见狮林寺条)退僧如本重建。
4金井庵
金井庵,在齐门内北园。元至元四年(1338)建,后废。明洪武初重建,明嘉靖癸卯(1543)再建。因井发金光,故名。清初尚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