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区部分废寺名录及考订13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三
我楚狂人
九城北一带
1三昧庵
三昧庵,在苏州城东北隅正三图(按:“图”即“都”,古时最基层的地方区划,与现在的居委会辖地差不多吧。下同。)。明天启(1621-1627间)有老僧在此结庵。清康熙乙酉(1705)僧月林改成瓦房,题名“三昧”。壬戌(1742)邓尉僧天杰置庵,建佛殿寮舍。按:“三昧”,资料云:三昧(sānmèi)
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2大弘寺
大弘寺,在北园。元大德(1297—1307间)僧判基反兰建,净沙门(按:净土宗)开山。延祐(1314—1320)间赐名“大弘”。元末寺毁,而东斋独存。明王献至构筑拙政园时,倂入寺基。其后复建于北街迎春坊。清咸丰十年(1860)毁。光绪中复建大殿。
3天龙庵
天龙庵,在苏州北园。元至正九年(1349),僧慧慈建,作北禅寺子院。明万历三十年(1609)君人缪国维捐资重修。在西边构筑兰陵祠,东边浚池作放生用。清顺治六年(1649)国维子慧隆建大悲殿。康熙八年(1669)慧隆子彤助饭僧田二十亩。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三年(1664)僧问铃次第修建。按:“八部天龙”,又称为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统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4庆云庵
庆云庵,在苏州北寺塔之西,宋元丰三年(1080)僧智伦建。明弘治(1567—1572)中僧文玉修。
5佛慧庵
佛慧庵,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元大德十年(1306)僧法亮奉朝廷之命而建,当时作为北禅寺子院。明末,其部分土地为有势力者所有。清康熙七年(1668)其地复归于寺。道光三十年(1850)修。同治四年(1865)重建殿宇。
6杯渡庵
杯渡庵,在城北享三图,明崇祯(1628—1644)支建。按:杯渡,高僧名。《神僧传》卷第三载: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逐之不及。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桌轻疾如飞,俄而及岸。达于京师,见时可年四十许,带索褴缕殆不蔽身,言语出没喜怒不均。或严冰叩冻洗浴,或著履上山,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圌(音遄)子更无余物。尝从延贤寺法意道人处,意以别房待之。后欲往瓜步江,于江侧就航人,告渡不肯载之。复累足杯中顾盻言咏,杯自然流直渡北岸。向广陵,遇村舍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坐,置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之心。李见芦圌当道,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时有一竖子窥其圌中,有四小儿并长数寸,面目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在。后数日乃见在西界蒙笼树下坐。李礼拜请还家,日日供养。渡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鲙,与俗无异。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国刘兴伯为兖州刺史,遣使要之,负圌而来。兴伯使人举视,十余人不胜。伯自看唯见一败衲及一木杯。后还李家。复得二十余日,清旦忽云,欲得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成。渡云:“暂出。”至瞑不返,合境闻有异香,疑之为怪。处处觅渡,乃见在北岩下敷败袈裟于地,卧之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极鲜香,一夕而萎。邑共殡葬之。
7净土庵
净土庵,在苏州城西北隅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僧圆彻建。按:显为净土宗。
8宝珠庵
宝珠庵,在苏州城内北正一图。清顺治(1644—1661)间建。
9宝志庵
宝志庵,在苏州城西北隅。元至正(1341—1368)间建,余不详。
10善护庵
善护庵,在苏州北寺塔西北。元大德(1297—1307)间僧普应建。明弘治间僧善果修。万历十三级(1575)僧性融饰新。天启元年(1621)性融徒海曙再修。
11普薰庵
普薰庵,在城内东北跨塘桥。明永乐(1403—1424间)僧善舍地改建宝光讲寺。
12慈云庵
慈云庵,在苏州城北隅。元至大(1308—1311)间瑞沙门开山。明代僧人祖道重建。
13静德庵
静德庵,在苏州城内东北隅贞三图。原名报恩庵。宋元祐(1086—1094)中僧寂庆建。
14慧隆庵
慧隆庵,在苏州城西北隅。原名法雪塔院,明洪武初(约1368)僧大忻建。明万历间僧念如重建改今名。
15圆明庵
圆明庵,在苏州城东北隅,宋嘉泰(1201—1204)间建。元朝至元癸未(1283)重修。
16积庆庵
积庆庵,俗称“北庵”,在苏州城西北隅。元至正(1341—1368)僧文信建。明成化十九年(1483)僧大禧修,万历初再修。
17洪范净慧院
洪范净慧院,在苏州城北隅。宋景佑四年(1037)僧明吉建。按:“洪范”原是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洪”的意思是“大”,“范”的意思是“法”。“洪范”即统治大法。。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这里“洪范”就是“弘法”的意思了。“净慧”好理解,不赘言。
18普福寺
普福寺,在苏州城东北隅。晋代创建。后废,仅剩断碑。土山上有银杏三株,各大二十围。清顺治(1644—1661)中重建。同治中僧恒性重修。
19普门禅院
普门禅院,在苏州北寺塔之旁。宋景德(1004—1007)中,日本圆通大师来华,三司使丁谓言吴中山水奇秀,圆通遂留居吴,居此院。明永乐(1403—1424)间重建,清咸丰十年(1860)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