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寺记(修改稿)3——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五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虎丘寺断梁殿与虎丘塔 |
分类: 苏州夜话 |
虎丘山寺记(修改稿)3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五
我楚狂人
二、断梁殿与中国第一斜塔
虎丘古来就有寺院,但是唐武宗灭佛的时候,虎丘的佛殿被毁一空,所以唐以前的佛教建筑已经不多了。虎丘建筑的镇山之宝当数断梁殿和斜塔,都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须知,第一批全国文物的地位是很高的,文化名城如苏州也没有几处,虎丘独占其二,几乎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断梁殿,也就是虎丘二山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重新修整虎丘山寺,新建有“断梁殿”之称的二山门。此山门粗看也就是普通的山门形式,但是在门内仰头一看,发现此山门的正梁是断开的,有明显的接缝。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建筑的正梁是最重要的,整个屋顶的负重都靠正梁,所以人们才把国家的重要人才称之为“栋梁之才”。但是这里却是断梁。断梁不同于无梁,如南京灵谷寺和苏州开元寺的无梁殿其实都是穹窿顶,似乎就是造石拱桥技术的移植。断梁则不然。细看断梁殿会发现从正梁之下生出二十四根“琵琶木”,把整个屋顶的重量分解到立柱和墙体上,构思极其巧妙。明摆着,这建筑师在显本事。这样的建筑全国只此一家,独一无二。这不能不叹息前人的敢想和巧思。
虎丘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被称为中国第一斜塔,也被称为仅次于意大利比萨斜塔的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现残高近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极少几座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虎丘塔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塔基沉降不一,据说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虎丘塔斜而不倒屹立千年,实在叫人啧啧称奇。如今站在塔内虽看不出有任何倾斜,但是如在塔内放一个球形物体时,可发现物体朝东北方向滚动,可见倾斜度很厉害了。
虎丘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初建为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期间。塔呈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国宝级珍贵文物。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测算重6000多吨。据资料记载,由于地基沉降原因,自明代(公元1368——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东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保住了这座即将倒塌的古塔。1961年虎丘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1年至1986年对该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停止继续倾斜,转危为安。
虎丘古建当以断梁殿和虎丘塔最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