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二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瑞光寺历史 |
分类: 苏州夜话 |
瑞光寺记(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二
我楚狂人
苏州是一座多塔的古城,北有北寺塔,南有瑞光塔,东面还有双塔。我不知道叫瑞光寺是否合适,是否还是叫做“南报恩寺”更好。
瑞光寺,寺废塔存。我们幼年时,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农民种一点蔬菜应市。偶见破败欲倒的亭榭殿宇的断墙残垣,散落在盘门内很大的一片菜地间,似乎在告诉后人,这是很宏大的一座寺院的残骸。瑞光塔的木构塔檐已经朽败坠落殆尽,残存的也摇摇欲坠,叫人不敢靠近。暮鸦绕塔飞鸣,成了城南黄昏日落时的典型景致。儿时印象中的瑞光塔就是“风雨飘摇”这个词的最贴切的写照。西边冷清清的盘门大街有一些民居矮平房与古塔相伴,荒地里萧瑟独立的瑞光塔把“冷水盘门”演绎得淋漓尽致。
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吴大帝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浮屠于寺中。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南报恩寺”,有别于北寺。所以,这座寺院与北寺一样是始建于赤乌年间,也就是说是苏州城内最早的寺院。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宋宣和年间(即1119-1125年期间)重修时改为七级,并赐额为“瑞光禅寺”,相传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 1030年)所建,所以是罕见的宋塔。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初清军攻进苏州城,汉奸土匪土国宝屠城,就是从盘门开始的,一直屠杀到饮马桥,据说是关帝爷显圣才把这个屠夫吓住了。但是盘门一带就再也没有热闹起来,城里可以种田,名为南园。寺院屡建屡毁,宝塔独存。清咸丰十年 (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城,寺院焚毁,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有九层。而寺院却再也没有恢复旧观。今天瑞光塔边是盘门景区,寺院也没有恢复。所以瑞光寺只能算是废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