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鲁迅热——昨日时髦之读书篇之九

标签:
文化昨日时髦读书鲁迅 |
分类: 往事如烟 |
大学里的鲁迅热
——昨日时髦之读书篇之九
我楚狂人
我侥幸在1973年9月进了大学,就读中文系。我的理解,中文系无非就是借着大学的岁月多看几本书,至于其他意义也就寥寥。但是,我进大学的时候正是文革期间,什么书都不让看,偌大的书库,占主要面积的是“封存书库”,可借的书没有几本。那时候,阅览室门可罗雀,不时有几个体育系的女生来翻阅画报,人民画报和体育画报,叽叽喳喳小声轻笑几声,又走了。借书柜后几个或老或少的管理员在打瞌睡——那岁月最安全的姿态。
进大学不久,何孔鲁老师指导我写评论《红与黑》的文章——不知哪根神经搭错,这本外国小说忽然成了可读之物——于是我手持中文系革委会的介绍信,被特许进入封存书库,名义是查找“批判材料”。就这样,我此后的大学生活主要在图书馆读书——当然还有中文系资料室的书库——交换条件是每月给图书馆写一篇二三千字的书评,供图书馆选用。我与老老少少图书馆的管理员成了朋友,后来我还去了身怀绝技的老馆员瞿冠群、夏淡人两位老先生家里拜访请教。就这样我读了不少当时不让读的书。芮和师老师给了我图书馆和资料室的通行证,王迈老师给了我读书路线图,夏淡人老师又不时介绍秘本好书给我,我在读书一端,运气还真不错。
班上忽然有了一阵鲁迅热,好像是上鲁迅课的时候吧,正好新华书店有新版的鲁迅选集到货,于是省下零钱一本本把这些小册子买回来,像集邮一样把这一套集全。这一阶段,我把鲁迅作品系统看了一遍。那些日子,谈鲁迅也就成了一时时髦。实在是让看的书太少了啊!
这套小册子我至今还保存着,这是一套只有原著,没有注释的白本书,读起来完全不会被前人的观点左右,这就是我喜欢这套小册子的原因。
大学毕业后,我又读了不少鲁迅同时代人的回忆鲁迅的文章,又读了一些研究鲁迅的文章,觉得越读越糊涂——什么才是真实的鲁迅?
也许还是白本鲁迅选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