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眉深浅入时无——《昨日时髦之读书篇》序

(2016-02-24 07:41:00)
标签:

文化

昨日时髦

读书

分类: 往事如烟

画眉深浅入时无

——《昨日时髦之读书篇》序

我楚狂人

    读书这事,说起来似乎亘古不变,没有什么可赶时髦的。其实不然,自古及今,读书就是一件很赶时髦的事情。

西晋留下一个典故,叫做“洛阳纸贵”。说的是因大家争相传抄当时辞赋名家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纸张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左思传》,原文云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你看看,这时髦赶得很厉害吧。

唐朝人除了会写诗,更有一种通俗文学脍炙人口,那就是传奇小说。我的老师王迈先生告诉我,这就是唐朝举子为自己做的广告,当时称之为“温卷”,也就是给自己的考卷预先加加温的意思。于是上至皇室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喜读传奇小说,如《聂隐娘》、《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这样的名篇到了街谈巷议的地步,连不识字的人也能传其故事。

明代汤显祖作《牡丹亭》传奇,风靡全国,竟有痴情杭州女子读《牡丹亭》断肠而死。

清前期,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引得文坛巨匠王渔阳称羡不已,求合作不可得,于是仿作《池北偶谈》。一时引领风气,类似作品成批出现,其中就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曹雪芹作《红楼梦》尚未完稿,抄书者甚多。有抄本卖至数十金之钜。

原来,除了四书五经,读书的世界如此精彩,其中不乏赶时髦的故事。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也经历了不少赶时髦的阅读。如今我们回顾一下,当日情景如在眼前,而造成种种时髦阅读的社会原因更是叫人唏嘘不已。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很少,偷偷阅读《第二次握手》的也不在少数,《第三帝国兴亡》一时成为插队知青地下阅读的热门。人近中年,我们读金庸,以致废寝忘食。但是今天好像不读书了,为了什么?读小说总比不读书好啊。网上的捕风捉影,满足着我们的好奇心。实体书在退出我们的生活,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当我们看见地铁上一个个低头盯着手机傻笑的身影时,我真希望他们手里的是一本书。

是为序。

画眉深浅入时无——《昨日时髦之读书篇》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