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家花园旧事——胥门城内之十三

(2016-02-21 07:28:24)
标签:

文化

胥门城内

慕家花园

十六中

分类: 往事如烟

慕家花园旧事

——胥门城内之十三

我楚狂人

慕家花园弄位于养育巷北端西侧靠近景德路处,东接养育巷,西接施林巷。史料载原名乐圃坊,宋代就有此巷。清代江苏巡抚慕天颜在此建遂园,俗称慕家花园,园前小巷因改称为“慕家花园弄”。关于慕天颜和他的遂园,我在《姑苏小园》里面已经说过,这里不重复,只说这条小巷。

我的外家在慕家花园西头靠近施林巷的地方,所以幼时经常在此出进。据我母亲说,民国年间这条小巷的东头是评弹演员聚居的地方,著名评弹名家徐云志的老宅就在慕家花园东头。而这条小巷的西头是玉器匠聚居的地段,包括我的外祖。他们的行业茶会就在黄鹂坊桥的茶馆。

这条巷子,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位于巷子东头的十六中。这是苏州最著名的初中之一。

十六中,文革前称为二初中,前身是苏州最早的现代化新式学校,1989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的金振声女士来苏创办长春学堂,后改名英华女中。比萃英中学还要早3年。现在校园内的大礼堂等建筑还是当年的老建筑。1960年被命名为重点初中,即全市闻名的苏州市第二初级中学,1971年更名为“苏州第十六中学”。现在学校占地37亩,现有26个教学班,教工146人,学生约1000人。

我们的重点中学制度是跟苏联学来的,在确定重点中学的时候完全是人为的的因素在起作用。就说教会学校吧,苏州的教会学校早期没有一所被评为重点中学,如业绩突出的萃英(五中)、桃坞(四中)都被排挤在重点中学的行列之外,这就失去了发展的先机。这些学校的困境就是这样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但是二初中这所有着教会背景的学校却例外地评为重点初中,这就不知道其中的玄机了。

文革前,二初中与高井头的七初中都是全是最出名的的重点初中,教学质量也是冒尖的。文革之后,二初中改名十六中。虽说教学质量不错,但是其风头渐渐被原先叫做八初中的景范中学盖过了,再后来又有了立达、振华、草桥等民办初中用市场运作的手法抢夺师资和生源,十六中也有了自己的危机。现在虽说这些假民办已经恢复了公办的身份,但是格局已成,发展的先机已失,十六中已经不复文革前的风光了。

慕家花园旧事——胥门城内之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