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吴路今昔——胥门城内之十二

(2016-02-20 11:08:53)
标签:

文化

胥门城内

古吴路

申时行

分类: 往事如烟

古吴路今昔

——胥门城内之十二

我楚狂人

    古吴路位于养育巷北段西侧,东出养育巷,西出水潭巷与施林巷交接处。原名龙兴寺巷,明清时因吴县县署建在本处,故又名吴县前。县署旧址今为十六中学操场。明代卢熊《苏州府志》作龙兴寺巷,民国《吴县志》作吴县横街,并注:吴署前。《姑苏图》标作县前街,街中段北侧有县衙标记,并有吴县字样。《苏州城厢图》标吴县前,北侧官衙标记注有县署字样。《吴县图》、《苏州图》均标古吴长418米,宽4.3米,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旧有龙兴寺,另有明宰辅申时行宅。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谥号文定。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苏州的“状元宰相”。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一家的传说甚多,附会成长篇弹词《玉蜻蜓》,在苏州家喻户晓。其实多为传闻并不可靠。关于申时行其人其事,我在写《金阊门旧事》之南濠街、山塘街等篇时多有涉及,这里就不多重复了。我只想强调的是,在张居正激烈地改革之后,申时行的“和稀泥”的做法或许正是太平宰相的最正确的选择。

    时行墓坐落在石湖附近的吴山东麓周家桥西,群众俗称申家坡。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又保存较完整的要数申时行墓了。这座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前有石砌的空层石阶,原来墓道两边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鲁,墓铜门正中为神道碑亭和享堂,神道碑亭内树巨碑,上书“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后享堂五间均是明代建筑,堂内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巨碑7块。该墓规模之大,可称明代高官显宦墓葬的典型,在江南一带是罕见的。

申墓前的基表牌坊及石人、石兽在1966年前后相继被毁,墓穴、神道碑亭、享堂及8块巨碑尚存。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享堂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七檩8.2米,檐高2.9米。大金砖铺地。柱下承青石鼓墩和磉,拄头有卷杀,置坐斗。

笔者有小诗一首咏其事:

    石湖杂咏其六申时行墓

    申时行墓,在石湖西侧之吴山之阳。牌坊巍峨,吴中所存最大古墓也。申时行者,明中叶之名相,张居正后为首辅。折冲鼎俎,化解党争,无为而治,诚太平宰相之风。若无申时行,明中叶之党争更烈。吴下有鼓词《玉蜻蜓》者,传说申时行之身世,“云房产子”、“厅堂夺子”云云街谈巷议,甚无谓也。

漫道申公不当家,太平宰相只看花。行人纷说玉蜻蜓,吴山深处噪昏鸦。     

古吴路今昔——胥门城内之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