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吾与汝弗如也”——教书匠读《论语》之二十四

标签:
教育教书匠读论语吾与汝弗如也向学生学习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读“吾与汝弗如也”
——教书匠读《论语》之二十四
我楚狂人
《论语》云:“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是一段孔子与学生子贡讨论学习能力的对话。看来子贡确实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而老师也很喜欢与子贡谈评价。颜回是孔子门下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用今天时髦的说法就是“学霸”,因此也就成了一个标杆。子贡以为颜回“闻一以知十”,而自己“闻一以知二”,远不如颜回。孔子肯定了子贡的自我评价。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他说,他和子贡一样,不如颜回。这很了不起。我一直说,为人师者往往自我感觉太好,容易不由自主拿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忽然又想到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一段: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位“先达”就是自我感觉太好的典型代表。今天却已经无可查考他的尊姓大名,以及他留下什么煌煌巨著的记载了。而被他“叱咄”的学生宋濂却是名垂千古。这位“先达”的面目其实有点可憎,但是我们不妨反躬自问,我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有没有在学生请教问题是盛气凌人?
我们中小学教师,充其量也就是韩愈所说的“童子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学生在某一方面比我们高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如孔子那样正视自己?孔子这样大的学问,这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可以坦然承认自己不如学生学习能力强。那么我们这样的普通童子师,又何必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天生比学生高明呢?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既是指教学的需要让我们有进一步学习的紧迫感,更是指与学生产生的思想碰撞推动我们教师进步,后者更重要。要在学生身上学到一点什么,就首先要看得见学生比我们高明的地方。
孔子一生有幸教到许多优秀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当老师的幸事。我们不少重点名校的老师有这种幸福。更多的老师教不到颜回这样的优秀学生,但是穷乡僻壤不也产生宋濂吗?
我这教书几十年,遇到不少各方面比我优秀的学生,我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我在读到孔子说的“吾与汝弗如也”倍觉亲切感。其实这种感喟也应该是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