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赐也何如”——教书匠读《论语》之二十三

(2015-12-04 07:38:28)
标签:

教育

教书匠读论语

赐也何如

对学生的评价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读“赐也何如”

——教书匠读《论语》之二十三

我楚狂人

《论语》云:“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这是孔子与学生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啊,你看我端木赐怎么样?”老师说:“你呀,就像一种器具。”子贡接着问:“什么器具呢?”老师说:“庙堂之上盛放贡品的珍贵的瑚琏。”

其实所有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这种评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我的老师王迈先生多次对我说,你的心思太活,搞小学不行,沉不下心来,还是做一个杂家吧。中国不缺专家,缺少杂家。这句话影响了我今后的治学道路,虽说至今“杂”而未“家”,总算是“杂”得可以。回过头来想想很好笑,王老师自己的专业是音韵训诂,却一生重在杂收。对我的评价或许就是王老师的“夫子自道”了吧?

孔子期许子贡是一个庙堂之才,事实上孔子的学生中间,政治上最有建树的就是子贡了,子贡作为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外交家之一名垂青史。你能说子贡后来走的路不与老师当年的那一段话有关系?孔子死后,子贡独自为老师结庐多守墓三年,至今遗迹尚存,足见师生情深。难道这里没有感激老师对自己的深刻了解的指引之恩吗?

其实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不是最高的,《论语》记载,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君子不应该是只有一种用途的人才。但是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中肯的,所以值得学生记住一辈子。

既然学生这样看重老师的评价,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慎之又慎。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其闪光点,指引其开发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获得成功。这样的老师会被学生铭记一辈子。能做到这一点才无愧老师之称。

评价学生有几忌,一忌以“生本”之名乱肯定瞎表扬,这样对学生会产生误导,后果严重。何况不符事实的肯定学生是不领情的。二忌苛求学生,动不动就是贬低甚至责骂。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失去自信心,这实际上是以“严师”的面目对学生成才信心进行的摧残。学生本来就是为了进步才来学习的,全懂全知道要你老师什么用?苛求,并把它毫不留情说出来,这与师道背道而驰。三忌笼统含混不得要领。这是因为对学生了解不深,无从说起。于是用几句不着边际的空话应付学生。做老师对学生了解不深,这是失职,因为这样的话,你的教育都是无的放矢。

从孔子对子贡的中肯的评价,我们不是可以学到许多吗?

读“赐也何如”——教书匠读《论语》之二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