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葛鸿钧小传(征求意见稿)3
(2015-11-25 07:52:28)
标签:
教育葛鸿钧小传接收原址发展壮大 |
分类: 往事如烟 |
教育家葛鸿钧小传(征求意见稿)3
苏州五中
三、接收原址据理力争
1945年,苦熬八年,中国人终于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日本鬼子投降了。流亡在浙赣边境的萃英中学也应该回家了。于是42岁的葛鸿钧先生肩负接收重任,孤身回苏接收学校。
日寇占领期间,萃英中学被日本宪兵队占用,美丽的小洋楼,成了日本兵的办公楼和宿舍,被炸损外墙的思海堂大礼堂成了日寇的马厩,舞台的地板被完全毁坏。满目疮痍,令人心酸。更可恶的是日本大佐竟然毫无战败者的顺从,蛮不讲理,不肯顺利交割。于是葛鸿钧先生奔走呼告,终于赶走了日本鬼子,顺利接收了萃英中学原校址。
此后,葛鸿钧校长又四方筹措,获得国民政府的资助和巨额善款,苦心修复学校。就这样,边复学边修复,三年学校始恢复旧观。这个时候,萃英中学的办学规模开始壮大。我们从班级数和毕业生人数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1948届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
54 |
1949届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
34 |
这里缺了45——47三年的资料,非常可惜。但是我们从流亡期间个位数的毕业生相比,学校的办学规模明显壮大了许多。
1948年,学校修复事务一结束,45岁的葛鸿钧先生决定出洋深造,人到中年,负笈西游,去美国进修教育学。学校由校务委员会主持,葛鸿钧先生悬领校长。苏州解放,葛鸿钧先生为学校计,中断了进修生涯,回到学校主持过渡时期。1951年,圣光中学原租借校舍辟为志愿军康复医院,政府决定搬进萃英中学校园办学。1952年夏天暑假,萃英、圣光两校教职工集中无锡政治学习,开展“思想改造”。同年秋,政府决定两校合并葛鸿钧任校长,启用“苏州市第五中学”印鉴。从这个意义上说,葛鸿钧是苏州市第五中学的首任校长。1953年1月1日,苏州市第五中学正式挂牌,政府任命黄文望担任第一副校长主持校政,葛鸿钧先生退为普通教员。这样,葛鸿钧先生结束了他长达17年的校长生涯。
葛鸿钧先生一生只是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正如此,他可以容忍进步学生的政治活动,据当时的进步学生王怀曼先生回忆,就是这样。王怀曼先生与王福林(也就是著名导演王扶林)等办地下刊物《学校通讯》得到了葛鸿钧先生的变相保护。
葛鸿钧先生治下的萃英中学,教学业绩显著,先后培养了“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中国农学开拓者张季高、收藏家朱福元、外语专家王怀曼、著名导演王福林(即王扶林)等一大批国家一流人才。正因为声誉卓著,八方学子负笈来归,樊庆笙从常熟来,葛鸿钧、朱福元从昆山来,更有王怀曼从河南来。葛鸿钧先生治下的萃英中学,注重人格培养,学生剧社、学校篮球队、学校合唱队都享誉苏城,今天在校史馆还能见到当年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资料。抗战后主持校政的葛鸿钧先生在实践着自己的提出的“萃英精神”。
附件: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关于私校合并的文件
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处通知(按影印件排)
为调整私立高中希遵照办理由
主送机关:苏州(市)文教(局)
抄送机关:专署文教科
目前部分私立中学的高中,学生名额不足,师资、设备等条件也较差,发展前途不大,根据调整、整顿、巩固的方针,决定将若干私立中学的高中,作审慎的调整,选择有条件办高中的中学大力办好高中,一般私立中学原则上以拓展初中为主。兹决定你(市)私立东吴附中慧灵廿五中学作如下的调整,在调整时,应贯彻革命精神和革命办法进行并班或分插,尽可能不增加班级,即希望遵照研究进行,如有困难,应即请示。并将办理情形具报,为要!
校 |
调 |
备 |
东吴大学附中 |
初高中全部停办,初中部学生插入市中相当年级,高中部学生插入苏南苏州中学相当年级 |
|
慧灵女中 |
与晏成中学合并 |
|
五爱中学 |
高中部停办学生插入他校相当年级腾出班级改办初中 |
插入何校由你局决定 |
圣光中学 |
初高中全部并入原萃英中学 |
|
乐益中学 |
高中部停办学生插入他校相当年级腾出班级改办初中 |
插入何校由你局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