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书匠读《论语》之十二

(2015-11-18 07:52:42)
标签:

教育

教书匠读论语

知之好之乐之

乐学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教书匠读《论语》之十二

我楚狂人

《论语》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改以来,一些新派人士动不动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为这个观点很新很时髦,以为这是泊来品。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师爷已经勘透了这个道理,并把它精炼地总结了出来。

孔子把学习分为三个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何谓“知之”?“知之”就是懂得、了解这一类意思。我们可能懂一些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或许具备了入门的基本知识。用下围棋打比方吧,也就是我们已经具备下围棋的基本常识了。可以学棋了,但是未必能学得好。何谓“好之”?“好之”就是喜欢。你喜欢上了你学习的内容,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初学围棋,脑子里整天就是黑白子在神奇地跳动,甚至我在给人做讲座时脑子里还是围棋。我被围棋缠上了。所以我入门比我的棋友更快些,因为我“好之”。何谓“乐之”?“乐之”就是以学习为乐。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我的老棋友丁人华先生,一生嗜棋,即使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靠着糊煤球炉子度生也不改围棋之乐。丁老先生临终前,我去看他,他对我说:“张老师,此生再难和你下棋了。”这是他离世的唯一憾事。正因为他以棋为乐,所以他八十岁还在长棋。

孔子一生称赞的最多的人是他的得意弟子颜回。《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的内容“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甚至在颜回早逝之后孔子连声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那么这位颜回先生何以会让老师也自叹弗如呢?就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乐学”的境界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两宋之际有一位杨黾山先生,从小是个笨孩子,记性特别差,偏偏以读书为乐。他把该记得的学习内容写成纸条贴在墙上,在墙边来回走动反复记忆,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墙边地上踩出一条沟来。就这样,笨孩子成了一代大家,成了两宋间理学传递的桥梁。“乐学”真出了奇迹。

我们做教师的,是不是该从让学生“乐学”处下下功夫呢?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不少教师正用自己的辛辛苦苦,换取学生的厌学。功利的教学,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

该猛醒了!

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书匠读《论语》之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