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之为知之”——教书匠读《论语》之十一

标签:
教育教书匠读论语知之为知之大智慧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读“知之为知之”
——教书匠读《论语》之十一
我楚狂人
《论语》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给学生子路“个别辅导”说的一段话。这段话通常是这样解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一种智慧。这是讲的要具备老老实实的治学态度。但是历来还有一种说法:该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不该知道的知道了也不能说知道,这是一种智慧。这是讲的一种处世的艺术。不管哪一种说法,这段话对性格粗豪而又勇于任事的子路来说很有针对性。也许这也是孔子“因材施教”之一例。这样的话对颜回就不必说了。
我想,这里可以给我们当教师的什么样的启迪呢?我想,首先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不同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知道子路的性格缺陷:过于直率,不拘小节,甚至自以为是。所以就要给他敲敲警钟,要他实事求是,要他小心谨慎,告诉他这就是一种智慧。但是如果我们针对一个本就小心谨慎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就不适当了。
其次,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学风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风,比什么都重要。当今的学风浮躁,动不动强不知以为知,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把培养踏实的学风作为一种基础工程来抓。
最后,从另一种解释来看,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做事情的分寸感。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聪明外露,锋芒毕露,甚至动不动就摆出“百晓生”“万事通”的面孔,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来冒充博闻多智,这就是取祸之道。教学生生存之道,也是教师的职责。
时下社会风气浮躁,有些人就是喜欢强不知以为知。这样的人在人前装出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来,或许能骗得一些人,占得一些便宜。但是一旦被人看穿,就会被人唾弃,甚至会被人利用这个弱点给你下套。有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这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
老老实实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