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学而不思则罔”——教书匠读《论语》之十

(2015-11-16 07:51:16)
标签:

教育

教书匠读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

辩证关系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读“学而不思则罔

——教书匠读《论语》之十

我楚狂人

《论语》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的“罔”就是迷惘而无所得,“殆”就是“怠”,也就是倦怠而无所得的意思。这里说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前人现成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光知道死读书,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容易陷入迷惘,光胡思乱想而不踏实学习则最终一事无成。

早年读楚辞,发现根本不押韵,怎么也读不出诗歌的那种我们很享受的韵律感来,很是苦闷。百思不得其解啊。后来读到自以为精通楚辞的郭沫若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很有道理。他说楚辞的“兮”就是后世的感叹词“啊”,这样就不觉楚辞拗口了,反正古时的楚国方言今天谁也不会说了。(大意如此)于是大悟。语音已经大变,而且无踪迹可循,我们今天用普通话读楚辞读来拗口就正常了。

忽然发现,许多“学问”根本不是学问,如果跟着唐宋人后面研究楚辞读音,这本身就是一种滑稽。不少“研究”类此。

初中时读法国科普作家佛拉马利翁的《大众天文学》,忽然感觉了宇宙的宏大,人类的渺小,一度变的迷惘失落。人的一生太短暂,在宇宙中连“一瞬”也算不上。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仅仅为了繁衍族群?一度陷入胡思乱想中。后来读到苏轼的《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豁然开朗。原来伟大与不朽离开普通人这样近,触手可及。这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可见光胡思乱想没有用,还得学习。我们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却百思不得其解。怪不得先哲荀子说:“我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

一个教师,一生总会有这样的学与思的体验,我们应该把这种体验告诉学生,让他们早一点从迷惘和倦怠中走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这远比传授点点滴滴知识更重要。学生的终身发展,最终还是要学会自己学习,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那么,把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告诉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是吗?

读“学而不思则罔”——教书匠读《论语》之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