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夫子哂之”——教书匠读《论语》之八

标签:
教育教书匠读论语夫子哂之课堂效果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读“夫子哂之”
——教书匠读《论语》之八
我楚狂人
《论语》中最长的一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
这是班主任孔子主持的一次主题班会,主题就是“谈理想”。我认为这是一次有点失败的班会课,问题出在一个细节上,那就是抢先发言的子路同学发言后“夫子哂之”。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这堂课一开始很顺利,老师把身段放得很低:我就是比你们多吃了几天干饭而已,大家随便说。于是本来就喜欢“随便说”的子路同学就习惯性抢先发言,大谈了一通他治理一个中等国家的宏伟计划。就在这个时候,“夫子哂之”。于是课堂气氛急转直下。后面的发言一个比一个更低调。冉有同学说自己可以让一个小国富足,但是教导礼乐,非我所能。公西华小同学更说,我不能干什么,只能学着干点事。曾皙老同学干脆说我只想逍遥自在。
过后,曾皙问孔子“哂之”的原因,他说子路“不让”,也就是不懂得谦虚。其实我想,曾皙想告诉老师,你这一“哂之”破坏了课堂气氛。但是显然年老的孔子也有点粗线条了,没有领悟学生委婉的提醒。
细想“夫子哂之”产生的课堂影响,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