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内街坊:吴趋坊1释名

标签:
文化金阊门旧事吴趋坊历史 |
分类: 往事如烟 |
阊门内街坊:吴趋坊1
——金阊门旧事之十九
我楚狂人
吴趋坊,也许是苏州所有街坊中最古老的名字。通常以为街以坊名,吴趋坊原为苏州古坊之一,唐陆广微《吴地记》六十坊中有记载。坊之得名,源于古代吴人歌唱吴地风情之《吴趋曲》,晋陆机《吴趋行》有“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四座并清听,听我歌吴趋”,吴趋遂成坊名。卢熊《苏州府志》列吴趋坊于坊市栏下,巷以坊名。《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均标吴趋坊,《苏州图》标吴趋坊巷,解放后通称吴趋坊。以上就是现时基本被认可的说法。
我以为前人把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吴趋坊的地名应该更加古老。
伍子胥逃离楚国,吹箫吴市,结识勇士专诸,都是在结识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之前,更加在苏州阖闾大城建城之前。注意,在古代,“市”不是“城市”,而是“集市”,也就是一个小镇。吴趋坊西面有专诸村,传说中的专诸奉母居住的村庄,那么这个“吴市”小镇在现在的吴趋坊一带也就很正常了。何况后来伍子胥为吴王阖闾选城址,偏偏选在这里,而且最重要的阊门就在这附近,绝非偶然。“吴趋”,就是“趋吴”,也就是隐含伍子胥奔吴的故事。苏州阖闾大城建城之后,有人因以歌之,名为《吴趋曲》。实际上也就是传唱伍子胥的故事。我这是“大胆假设”,日后可以“小心求证”。下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正如此,从东晋陆机开始,到明代高启、王世贞,都以《吴趋行》为题,摹写苏州之繁华,也就是用“吴趋”借代吴郡,道理就在这里。《吴趋行》写的绝不仅仅是吴趋坊,而是以阊门为重点的苏州城。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去揣摩,作品收入我与王家伦教授等一起编写的《泰伯诗咏赏析》中。
现在的吴趋坊南起景德路黄鹂坊桥西堍,北到西中市皋桥西堍,全长497米,宽4.5—8米,原先是弹石路面,现在是沥青路面。
现在的吴趋坊街面上没有桥,因为横过吴趋坊的小河都已经消失。据现在资料知道,原先在天库前巷口有郑使桥,在宝林寺前巷口有蒋家桥,在刘家浜巷口有徐胡桥,至少有这三座桥。这些桥随着小河的消失而消失。而这些小河的消失集中在民国年间。看来民国年间苏州城市格局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出现了中市街、景德路、大马路、道前街为代表的一批民国街,新开了和改造了几座城门,也许变化更加深刻。
吴趋坊与隔河相望的汤家巷一起,构成了旧时苏州的高档住宅区。但是时光流逝,那些老宅名居都不可见。据说唐寅故居就在吴趋坊北口,现在全无踪迹。